自古以来都有学者对中国的“百家”做归类,比如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首次把以前几个世纪的哲学家划分为六个主要的学派,分别为:阴阳家、儒家、墨家、明家、法家以及道德家(简称道家)。
对“百家”试行分类的第二个历史学家是刘歆(约公元前46—公元23);刘歆的新贡献,是他试图系统地追溯各家历史的起源,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虽然刘歆的理论在详细情节上也许是错误的,但是他试图从一定的政治社会环境寻求各家起源,这种角度无疑是一种正确观点。
其核心背景就是:周朝前期官、师不分。在周朝前期,只有贵族可以受到教育,而学术知识也都只在贵族或官职内部传授;而在周朝后期,尤其是周朝灭亡后,曾经的贵族大部分都流落成了庶民,开始以教授专业知识为生,从而衍生出了各种流派,比如:
儒家者流盖出于文士。墨家者流盖出于武士。道家者流盖出于隐者。名家者流盖出于辩者。阴阳家者流盖出于方士。法家者流盖出于法述之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