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了,希望之花在一个季节里开满了期待。人,不应活在一时的困顿里,阳光明媚的日子,也该看一眼世界的万园之景。牡丹开得正盛,玉笑珠香,冠绝群芳。时代在改变,中国在进步。纵我寻遍世界山川,独爱你的国色天香。
今天,我们特别邀请青年媒体人刘斯郎,讲述他游列西方各国的奇闻灼见,记录时代风云之势。
刘斯郎,有态度的95后独立撰稿人,有原则的正能量青年作者,曾创下个人全年全网矩阵阅读3亿次的纪录。代表作品《超级中国》系列文、《真实的中国与世界》系列文等。
糖:你好,刘斯郎先生,感谢相遇糖点专访。春暖花开,可以分享下你的踏春好去处,同大家聊聊最近的新鲜事吗?
刘:你好,很荣幸能接受专访。要说踏春的好去处,还是故乡的好,我是个流浪的人,自然也是个恋乡的人,已经多年不见故乡的春了。我也相信,大多数人心中最好的春归处,也都是自己的故乡。
最近的生活算是平淡的,平日里忙完工作,就学会往安静的地方跑,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工作注定是要每日盘旋于舆论中,所以喜欢安静。偶尔出去做些调查,这半年来去了非洲战乱地区,也见证了欧洲的革命风波,最后最想要的,就是想忙完了能有安静的日子。
糖:初次关注郎言志时,就被二维码设计图所吸引。天安门的宏伟之气,以及你俊朗的神态,可以说说这个设计的立意吗?
刘:我的原则是“正视中国,平视世界,全球视角,中国观点”,很显然我必须得铿锵有力,我的方向非常明确,就是“为自己的国家和同胞发声”,所以说你们理解的很对。
糖:2016年起走访数十个西方国家和地区,那你印象最好的是在哪一处的停留?
刘: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地处阿尔卑斯的雪山深处,很安静的一个地方,城市虽小,五脏俱全,是我理想中的家园。
糖:“正视中国,平视世界”。你用文字证实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用脚步度量言语的真实。那对于所见所闻,你如何进一步把握其客观性和全面性?
刘:东西方社会两边跑,兼听则明。我是没有党派的自由之身,也不依靠谁,有疑惑了会问更多的人,实在不行就直接去现场。生活的经历让我能比大多数人客观,经历的丰富也让自己所认知的面更广。当然,免不了主观,我也是建议我的读者不要全听我的,我让他们多听听不同的声音。
糖:请问是什么触动你做这方面的选题?近距离为我们剥开真相,让更多人走出认知误区,正确认识这个世界?
刘:家国情怀的根本,“导火索”是自己曾经也蒙在鼓里,走到西方后发现落差感太大,我就感觉到了悲哀。我不希望的的同胞一直被人误导,所以我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世界了。我自认为还是个“少年”,所以心也比较单纯,因此我想趁自己还算单纯的时候,多做点事。
糖:《真实的世界与中国》系列的出现,大众对比了解后,基于国情,有些人满足,有些人追求更好的服务,也有人不认可并指责种种。对此,你怎么看?
刘:天下之大,众口难调,我只要做到“不负时代”就满足了,可能目前看来有一些人看完我的文章态度显得偏激,但我相信自己的文章能潜移默化地影响这个社会,至少能叫醒一部分人,哪怕是一个我也满足了。
糖:你的《超级中国》系列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强劲发展。多个领域的伟大成果,全球瞩目。你觉得中国发展最重要的力量依靠的是什么?
刘:中国发展,最重要的是“信仰”,很多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但当你走出国门后就会发现,中国人的信仰根深蒂固,对家国、对先祖、对民族的信仰篆刻在中国人的骨髓里,衍生出了勤劳、奉献、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国强大的根本因素。
糖:你的所说的“中国之道”怎么理解呢?你觉得这算是中国特色吗?
刘:我说的“中国之道”肯定是中国特有的,理解起来其实很简单,说白了就是“不同于西方文明的华夏文明的精髓”都能统称为中国之道,当今中国的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也是我所说的“中国之道”的一部分。如果简单概括,那就是:勤劳、勇敢、奉献、团结、担当。
糖:两会之后,我国提出不少优惠政策。如退休补助、医保、教育、交通出行和房产方面。说说你比较关注的方面呢?
刘:我比较关注的是教育减负。现在国内充斥着严重的盲目减负的论调,没有搞清楚从哪里减,一些代表甚至照着西方的模样“照葫芦画瓢”,完全不考虑中国的国情。我们必须警惕“教育减负”带来的社会阶级分化问题,这种情况已经在完成教育减负的西方出现了,所以我希望改革的人,多到各国走走看看,再高呼改革也不迟,不能一头往里钻。
糖:如今,热点炒作的人越来越多,你认为追热点与证事实两者之间如何能做到有效平衡?
刘:不可能平衡,永远也不可能达到平衡的效果,要想不被谣言和带气氛的报道带跑偏,那就必须要有管控,但管控大了同样会失衡。目前最有效的就是通过立法保证社会信息尽量客观一些了,但目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做到这一点,我看到的是这样的。
糖:面对多面信息,以及媒体的快速传播,你觉得作为媒体人,如何培养自己独立的思维能力呢?
刘:很多人没思考能力,主要不是不会思考,是自己不去思考,看到A观点马上就去炮制了。我的方法是平时多看看,多听听,有素材了,自己先分析一遍,把事情推理一遍看看合不合理,不管外面怎么说,自己想好了,再去看看别人怎么说,总之不要被人牵着鼻子跑就是了。
糖:对那些造谣的自媒体和策划者,站在媒体人的立场,有何看法及建议?
刘:我最恨的就是这一波人,搞得社会乌烟瘴气的。但现在就是法律管控还不够严格,希望以后能规范起来。
糖:传播焦虑,你认为仅仅是针对自媒体人而言吗?对读者而言是不是同样有效,即民众焦虑?
刘:每一个个体都可以是传播者,这也就是为何很多谣言源自普通网民的原因了。传播焦虑往往容易引起关注。有时候其实不是说“传播焦虑”一定是错的,主要就是尺度和是否客观的问题,一句话说就是:社会是包容的,焦虑的心态可以存在,但你别往死里编造。
后记:
什么限制了想象力?
是贫困卑微,是高高在上,是眼界思维 !
面对触碰到的真相,质疑是好的,但不能否认存在的可能性。世界是一个圆,我们不能囿于一定空间,局限一定条件;实践出真知,唯有不断拓展半径,才可能拥有全球视野。故我们要以时代的视角观世界,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
本期主持/
席小华(影七夏),90后文学爱好者、网络作者。
(独家供稿:糖点团队·方糖社;转载请联系授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