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捉知了猴的夏天不叫夏天。
没习惯吃却习惯了寻找,每年夏天,我都喜欢有意无意地寻知了猴,哪怕只有一只亦或者一只都找不到也无所谓。
小时候,每天傍晚和小伙伴,在邻居家房后的一片空地上找知了猴。
看地上有小洞,用手轻轻一翘洞口,这时洞口会比之前大很多,露出正在努力向上爬的知了猴,用手轻轻把它捏出来,有时洞稍晚深一些,我们就拿小树枝深入洞中,知了猴会抓住小树枝,然后轻轻地把树枝提出洞口,知了猴也就一起提出来了。
晚上,娘让我用一个盆把它们扣上,第二天早上,掀开盆子,看到知了猴们都脱壳成功,色相不好的就喂鸡或者任它们飞走,色相好又鲜嫩的,娘炒菜的时候会顺便用油炸一下儿给我吃。
那时候,好像没有人吃带壳的这个。
在我的记忆里,没有知了猴的美味,有的都是捉知了猴的乐趣,有一种“钓胜于鱼”的感觉。
昨天晚上,在公园散步,看到有人在捉知了猴,都是带着孩子,图个乐。
于是,我打开手机上的手电筒功能,加入了寻找的队伍中。
公园里就那么几棵树,这寻知了猴的人,比知了猴还多了。很幸运,我抓到了一只。
从树上,把它拿下来的时候,它已经不怎么动了,看它背部开了线一样的细缝儿,要脱壳了。
孩子觉得新鲜,又觉得它可怜,于是我们就又把它放到树上,看它蜕变的过程。
任何东西想要获得新生,都是需要付出努力,拼尽全力的。
十几分钟的时间,通过知了猴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完美蜕变成功。
翅膀上还残留着透明的液体,等一会儿它就可以飞到更高的树上,和同伴们一起唱响夏天了。
放生了一只知了猴,孩子露出了开心和得意的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