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千百年来,过年的活动丰富多彩,不论是现代人还是古代人,不论是平常百姓还是帝王人家,都借由着穿新衣、吃团圆饭等活动来表达过年的欢娱心情。
在古代,帝王是国家的象征。因此,皇宫里的新年就变得更加特别,既有家的含义,更是国的象征。
那么,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他和其他住在紫禁城里的皇室贵族们是怎么过新年的呢?

在清代,新年前后是庆祝活动最多的时候,而民间贴“福”的风俗习惯也与皇帝在新年时赐“福”的惯例有关。康熙皇帝是第一个手书“福”字下赐群臣的典例。
到了腊月初一这天,康熙皇帝会亲笔御书“福”字,写出来的第一个“福”会挂在乾清宫正店,其余张贴在宫廷内苑的其他地方,剩下的再赐给后妃近侍、王宫宠臣、内廷翰林等。
之后,这个赐“福”的仪式就沿袭下来,成为惯例。
除了过年,其他节日紫禁城里会有什么习俗呢?宫女、太监们会有工资吗?紫禁城里究竟有多少间房屋?宫廷剧里常说的台词“推出午门斩了”是真的吗?
如果你也对曾经的紫禁城、如今的故宫充满了好奇,那一定要读一读这本《这个故宫很有趣儿》。

《这个故宫很有趣儿》的作者江上渔者是一位著名的出版人、影视策划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现任“新知启智”文化品牌总策划,擅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解读历史,著有《中国人的人格》《童谣和谶语中的历史》等作品。
《这个故宫很有趣儿》是江上渔者的最新历史科普著作。书中从巍峨宫殿、礼仪规制、养生起居、文体雅好、宦官宫女、深宫秘闻、宫廷服饰、前世今生等八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和故宫有关的科普知识,既有史料钩沉,也有逸闻传说,既讲解了故宫建筑色彩方面的玄妙设计,也对一些民间传说和猜测做了解读和澄清。
毫不夸张地说,那些影视剧和民间传说留给我们的关于故宫的好奇和疑问,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传说故宫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间房”,真的有这么多吗?这个“半间房”是怎么来的?
传说中,这个“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间房”的来历和故宫的建造者朱棣有关。当年, 明成祖朱棣建造紫禁城时,计划造一万间宫殿。一天晚上,朱棣做了个梦,梦见玉皇大帝怒气冲冲地把他招到天宫,质问他为什么要建一万间宫殿,和天宫的宫殿一样。
朱棣毕竟只是人间的皇帝,当然不敢得罪天上的皇帝,于是答应玉皇大帝,紫禁城的宫殿不会超过一万间。朱棣后来将这个梦讲给设计紫禁城的姚广孝听,姚广孝就说:“既然天宫是一万间,那咱们就建个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吧!”朱棣采纳了这个建议。
那么,剩下的半间在哪里呢?据说,它在文渊阁的西侧,是一个非常小的房间,里面只有一座方便下下楼的楼梯,因为面积小,所以称它为半间。
其实,这个半间的说法是不成立的。古代计算房间的数量和今天不一样,所谓的一间是指四个柱子围绕的区域,四个柱子就算一间。
1972年,考古专家们按照“四柱一间”的标准对故宫的房间进行统计,总计有八千七百零七间房。

如果你对传统建筑文化感兴趣,书里也对故宫里的宫殿和建筑风格做了详细的介绍。比如,宫殿屋檐上的小动物有什么含义?各个宫殿颜色有什么区别?各大宫殿内外建筑有什么含义?
明清时期,住在紫禁城里的人,除了皇帝、后妃,还有数量庞大的宦官、宫女。这些久居深宫的人们,他们的生活究竟是怎么样的?皇帝真的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吗?为什么皇帝与后妃不能同居一室?宦官、宫女也要领工资、发奖金吗?清宫剧里的各种宫斗真的存在吗?
全书一共有1067个故宫知识点,101项建筑知识,每一篇都是满满的知识点;更有多达123张高清彩色大图,足不出户,也能饱览故宫的壮丽景色。

如果你曾去过故宫,那么阅读这本书,不仅能够唤醒你参观故宫时的回忆,更能让你有种查漏补缺的感觉,将真实的参观经历和书中的知识结合起来,又种下了下一次去故宫的期待和惊喜;
如果你还没去过故宫,那更要读一读这本书,提前了解和故宫有关的一切,做足功课,等到实地参观时才更有感触和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