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详注《随园诗话》(1101)

详注《随园诗话》(1101)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23-08-10 19:30 被阅读0次

【原书卷十二·三五】

裘文达公曰修,与余同出蒋文恪公门下。己未入都,过阜城,悦女校书采玉,意殊拳拳。后乞假归觐,余《送行》诗戏云:“阜阳女儿名采玉,当筵一曲歌《杨柳》。今日临邛负弩迎,可还杜牧寻春否?”又十年,余入都补官,裘典试江南,相逢茌平道上。见赠云:“车中遥指影翩翩,忽讶相逢古道边。粗问行藏知大概,谛观颜色胜从前。南来我愧山涛鉴,北去君夸祖逖鞭。后会分明仍有约,归程期在暮春天。”是夜宿旅店,见余壁上有诗,和其后云:“漫空飞絮揽春情,十日都无一日晴。水断虹桥迷古渡,云埋雉堞隐孤城。故人已别心犹惜,旧壁来看眼忽明。我正耸肩闲觅句,不劳津吏远相迎。”己卯秋,裘又典试江南,到山中为余诵之。

公出使伊犁,襄赞军事;《在黄制府行台即席有作》云:“使相钧衡大将旗,西来宾阁喜追随。谈深席上杯行数,坐久窗间日过迟。任事肩无旁卸处,安边功是已成时。天兵讨叛非勤远,此意须教万姓知。”又《元旦试笔》云:“年年染翰挥毫手,乍喜金鞭控铁骢。”呜呼!以一书生,而能走万里,赞军机,与沈文悫公以诗人而受帝宠者,皆近今所未有。可称吾榜中得人最多,张乖厓不得擅美于前。

裘文达,即裘曰修(1712—1773),字叔度,一字漫士,江西南昌新建人。清代名臣、文学家、水利专家。乾隆四年(1739)进士。后从编修起,经五次升迁至侍郎,历任兵部、吏部、户部。二十一年(1756),入值军机处。不久奉命平定准格尔叛乱。二十二年(1757),建议疏浚丰乐河、贾鲁河、惠济河、涡河从而使洪水分流减少水患。二十八年(1763),采取降低河床的方法来治理睢河,平息了水患。三十一年(1766),任礼部尚书,三十三年(1688),生母去世,丁忧。三十四年(1689),丁忧未满,召回任刑部尚书。命治理京师附近蝗灾,因未到现场,被降职为顺天府府尹。不久后升任工部侍郎。三十六年(1771),任工部尚书。入值南书房。三十八年(1773)三月,任《四库全书》馆总裁。同年四月,病重请求回乡,乾隆皇帝不许,并加以挽留。授太子少傅。不久病逝,享年六十一岁,谥“文达”。所著《治河论》上中下三篇,是我国治水理论中的宝贵财富。

蒋文恪,即蒋溥(1708—1761),字质甫,号恒轩,江苏常熟人。雍正八年(1730)二甲第一名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大学士蒋廷锡长子。性情宽厚而警敏,善画花卉,深得家传。任职后,精心奉职,勤于政事,是乾隆时期的重臣,亦是蒋派花鸟画艺术的重要代表。乾隆二十六年(1761)四月,病逝于任上。乾隆皇帝亲临祭奠,加赠太子太保,谥曰文恪,入祀贤良祠。

己未,指乾隆四年,1739年。是年,裘曰修与袁枚一同参加会试、廷试,考中进士。

阜城,今河北省衡水市下辖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衡水市东北部。春秋属晋,战国为燕、赵、齐国之地,秦属钜鹿郡。西汉始置阜城县。因境内地势高,多土岗、沙丘,为求物阜民丰而得名,又取《尚书》“阜成于民”之义。治今古城,时弓高县、候井县、蒲领县亦在今境,属幽州勃海郡。汉景帝改名昌城,属冀州信都国。东汉时复为阜城县,属冀州安平国。三国时属魏,隶勃海郡。南北朝,初属北魏冀武邑郡,后隶长乐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县治移于今阜城。隋初属长乐郡,后属河间府,又隶观州,再属冀州信都郡。唐初属观州,贞观十七年(643)属河北道冀州信都郡。天祐二年(905)更名汉阜,后复为阜城县。宋初属冀州,嘉祐八年(1063)省入东光,后复置,属河北东路永静军。靖康年间(1126—1127)伪齐帝刘豫改名为阜昌郡,为郡治。金代复为阜城县并改名景州。元代末、明、清,属河间府。民国二年(1913年),属渤海道。民国二十七年(1938),东光县西区与阜城县合置阜东县,治今景县孙镇。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5月,迁入阜城境内。1949年,复名阜城县,隶衡水专区。1952年,改属沧县专区。1958年11月,并入交河县,隶沧县专区,后隶天津市南郊区。1961年5月,交河县分为东光、交河、南皮三县,原阜城砖门以东地区划当东光县,以西划归交河县。1962年5月,恢复阜城县建制,复归衡水专区。1970年,属衡水地区。1996年5月,撤销衡水地区,改设地级衡水市,阜城县属之。

女校书,指妓女。

采玉,与裘曰修相悦的青楼女子。其他无考。

阜阳,旧县名。清雍正十三年(1735),颍州为颍州府,增设附廓阜阳县,阜阳正式确定为县名。“阜阳”二字来自于东汉时期境内的阜阳侯国,已有1900多年历史。民国时,撤府留县。1948年8月1日,阜阳城解放,8月14日成立阜阳市民主政府;1949年3月,撤阜阳市;4月,设阜阳专员公署。1975年,成立阜阳市,隶属阜阳地区;1992年,撤销阜阳市、阜阳县,重新组建阜阳市(县级),以原阜阳市和阜阳县的行政区域为新的阜阳市的行政区域,其政府驻地不变。1996年1月,撤销阜阳地区和县级阜阳市,设立地级阜阳市。按:袁枚在本条诗话中用了两个地名:阜城、阜阳,这两个地名分属今河北、安徽两省,京杭大运河在阜城境内有六十多公里,而阜阳则是江西至北京的陆路交通线上。按照清代南方人入京多选择水路的习惯分析,裘曰修应该是在河北阜城与采玉相识的。但是袁枚未必不知阜城、阜阳为不同之地,一或是裘曰修是在阜阳认识了采玉,而袁枚将阜阳城(实际是安徽颍州府治所)简称为阜城。

临邛,今四川省邛崃市古称。秦置,治所在今四川邛崃。十六国成汉以后废。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53)复置,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省入邛州。以产盐、铁著名。秦蜀卓氏、程郑被迁至此,以铁冶致富。汉置盐、铁官。西魏、北周时为临邛郡治所,唐、宋时为邛州治所。卓氏的后人中有著名的卓文君,善鼓琴,通音律。司马相如饮于卓氏,时文君新寡,乃以琴心挑之。遂与相如私奔成都,又返临邛,当垆卖酒。王孙耻之,分与财物,遂成富人。

负弩,典故。《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是时邛、莋之君长闻南夷与汉通,得赏赐多,多欲愿为内臣妾,请吏,比南夷。上问相如,相如曰:‘邛、莋、冉、駹者近署,道易通,异时尝通为郡县矣,至汉兴而罢。今诚复通,为置县,愈于南夷。’上以为然,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至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蜀人以为宠。”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案:霍去病出击匈奴,河东太守郊迎负弩。又魏公子救赵击秦,秦军解去,平原君负韊矢迎公子于界上。”“负弩”原指背弩为之警戒、先驱,后借以表示对使臣和宾客的尊敬。唐·张九龄《郡江南上别孙侍御》诗:“身负邦君弩,情纡御史骢。”这里指受到沿途官员的礼遇。唐·刘禹锡《历阳书事七十韵》是:“无能甘负弩,不慎在提衡。”这里以“负弩”喻指谦恭待人。唐·王初《送叶秀才》诗:“汉庭狗监深知己,有日前驱负弩归。”这里以司马相如比叶秀才,预期他会受到朝中知己的荐举,有朝一日,通显归来。

杜牧,唐代诗人。有著名诗篇《张好好诗(并序)》。张好号本为歌伎,与杜牧早年在江西幕府时相识。后来张好好得到沈传师的赏识,并随其来到宣城,与杜牧颇有往来。后来沈传师的弟弟纳张好好为妾,从此就与杜牧音信隔绝。大和(太和)七年(833),沈传师任吏部侍郎,宣城幕府中的僚属们也就各奔前程。直到五年后杜牧来到洛阳,才发现张好好早已被薄情的丈夫抛弃,在洛阳东城的一家酒店里卖酒。

今日临邛负弩迎,可还杜牧寻春否?这两句的诗,用了司马相如官拜中郎将而返回临邛(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相恋并私奔地)时,受到县令一级官员负弩前驱(相当于今日之市长带警车为之开道)的礼遇的典故,以及杜牧与歌姬张好好两情相悦的故事,来戏谑裘曰修高中进士返回家乡,是不是会重演司马相如、杜牧的风流韵事呢?

典试,音diǎn shì。意思是主持考试之事。《明史·选举志二》:“天启二年壬戌会试,命大学士何宗彦、朱国祚为主考。故事,阁臣典试,翰、詹一人副之。”

茌平,今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位于山东省西部,聊城市东部。因区境在茌山之平陆,故名茌平。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较平缓,地面倾斜方向基本随河流流向自西南向东北微倾。秦,置茌平县,属东郡。汉新始建国元年(9年),改茌平县为功崇县。建武元年(25年),复称茌平县,属兖州部济北国。北齐,并入聊城县。隋初,复置茌平县,属贝州清河郡。隋末,并入聊城县。唐武德四年(621),析聊城复置茌平县,属河北道博州。贞观元年(627),并入聊城县。金天会八年(1130年),复置茌平县,属山东西路博州。元,属东昌路。明、清,属东昌府。民国期间隶属多变。1949年,属平原省聊城专区。1952年,平原省撤销,属山东省聊城专区。1956年,茌平、博平县合并为茌平县,属聊城专区。2019年,撤销茌平县,设立聊城市茌平区。

行藏,音xíng cáng,释义:1、指出处或行止。《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晋·潘岳《西征赋》:“孔随时以行藏,蘧与国而舒卷。”唐·岑参《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诗:“功业须及时,立身有行藏。”2、攻守;出没。宋·苏舜钦《又答范资政书》:“此大君子之行藏屈伸,非罪戾人之所可为也。”清·孔尚任《桃花扇·抚兵》:“这湖南、湖北,也还可战可守,且观成败,再定行藏。”3、行迹;底细;来历。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五:“那红娘对生一一话行藏。”《镜花缘》第五五回:“洛红蕖见老尼之话不伦不类,惟恐被人识破行藏。”

山涛鉴,典故。《晋书·山涛传》:山涛字巨源,曾任吏部尚书,“涛甄拔隐屈,搜访贤才,旌命三十余人,皆显名当时。”“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后拟数人,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涛所奏甄拔人物,各为题目,时称《山公启事》。”晋代“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曾任吏部尚书,善于甄拔人才,每有官缺,先亲自品题数人,写成启奏,以供选录,被山涛甄拔的人物大都有学有识。后遂用“山公启事、名贤启事、山公启、山涛启、山公鉴、山涛鉴、山公识”等称扬荐贤举能,知人明鉴。唐·张九龄《奉和吏部崔尚书雨后大明朝堂望南山》:“山公启事罢,吉甫颂声传。”唐·李商隐《赠宇文中丞》诗:“人间只有嵇延祖,最望山公启事来。”清·吴伟业《鸳湖曲》诗:“中散弹琴竟未终,山公启事成何用。”唐·杜甫《送魏二十四司直充岭南掌选》诗:“明白山涛鉴,嫌疑陆贾装。”

祖逖鞭,典故,亦作“祖鞭先著”。《晋书·刘琨传》:“琨少负志气,有纵横之才,善交胜己,而颇浮夸,与范阳祖逖为友。闻逖被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我著鞭。’其意气相期如此。”后以“祖鞭先著”为争先立功报国的典故。多含勉励人奋力进取之意。宋·赵善括《水调歌头·渡江》:“休学楚囚垂泪,须把祖鞭先著,一鼓版图收。”

南来我愧山涛鉴,北去君夸祖逖鞭。裘曰修这两句诗借用了“山涛鉴”来谦逊地表达了自己去江南典试的事情,而用“祖逖鞭”来表达了对袁枚进京补官能够一马当先、马到成功的祝愿。

雉堞,音zhì dié,又称齿墙、垛墙、战墙,是有锯齿状垛墙的城墙。可用来作为守御城墙者在反击攻城者时的掩蔽之用。垛口长度约几十厘米到两米。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是“方丈曰堵,三堵曰雉,一雉之墙,长三丈,高一丈”。堞则是城墙上如齿状的薄型矮墙。

津吏,音jīn lì,意思是古代管理渡口、桥梁的官吏。《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椒丘沂)过淮津,欲饮马于津;津吏曰:水中有神。”后见于唐代。《新唐书·百官四下》末尾小字注:“永徽中,废津尉,上关置津吏八人。永泰元年(765),中关置津吏六人,下关四人,无津者不置。”

己卯,指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

山中,指圣贤隐居之地。此处指随园。南朝梁时陶弘景,隐居茅山,屡聘不出,梁武帝常向他请教国家大事,人们称他为“山中宰相”。唐·李延寿《南史·陶弘景传》:“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后亦“山中宰相”比喻隐居的高贤。而“山中”则称为隐居之地的代称。

黄制府,应是当时在伊犁主管军务的黄姓大吏,暂未能考。

制府,音zhì fǔ,意思是指制置司衙门,掌军务。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制府檄下。”

行台,音xíng tái,释义:1、台省在外者称行台。魏晋始有之,为出征时随其所驻之地设立的代表中央的政务机构,北朝后期,称尚书大行台,设置官属无异于中央,自成行政系统。唐贞观以后渐废。金、元时,因辖境辽阔,又按中央制度分设于各地区,有行中书省(行省),行枢密院(行院),行御史台(行台),分别执掌行政,军事及监察权。行省实即继承前代的行台制度。2、旧时地方大吏的官署与居住之所。宋·黄庭坚《送顾子敦赴河东》诗之三:“揽轡都城风露秋,行台无妾护衣篝。”《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其时城内早经预备,把个总督行台,做了钦差行辕。”3、客寓,旅馆。苏曼殊《答柳亚子书》:“桐兄前日抵申,同寓行台,今拟明日同作苏台(即姑苏台,又名胥台,在苏州西南姑苏山上,相传为春秋时吴王阖庐所筑;亦用以借指苏州)之游。”4、临时设立的戏台。《红楼梦》第八五回:“这日一早,王子胜和亲戚家已送过一班戏来,就在贾母正厅前,搭起行台。”

沈文悫,即沈德潜(1673—1769),字碻(què)士,号归愚,江苏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大臣、诗人、学者。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科,乾隆四年(1739),以六十七岁高龄得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乾隆帝喜其诗才,称其“江南老名士”。历任侍读、内阁学士、上书房行走,乾隆十四年(1749)升礼部侍郎,乾隆二十二年(1757)加礼部尚书衔,乾隆三十年(1765),封光禄大夫、太子太傅。乾隆三十四年(1769)病逝,年九十七,赠太子太师,祀贤良祠,谥文悫(què)。乾隆四十三年(1778),因卷入徐述夔案,遭罢祠夺官。

张乖厓,即张咏(946—1015),字复之,号乖厓,谥号忠定,濮州鄄城(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人。太平兴国年间进士。累擢枢密直学士,真宗时官至礼部尚书,诗文俱佳,是北宋太宗、真宗两朝的名臣,尤以治蜀著称。他的文集被命名为《张乖厓集》。按:现在的书籍文献都把张咏写成“张乖崖”,此是因为厓在字典中解释为“古通崖”,便自以为是的改成了张乖崖。乖厓二字何解?《宋史·卷二百九十三·列传第五十二》:“自号乖厓,以为‘乖’则违众,‘厓’不利物。”金庸:张咏性子很古怪,所以自号“乖崖”,乖是乖张怪僻,崖是崖岸自高。但以笔者之见,《康熙字典》:厓,古亦通睚。若按此“同睚,目际也。一曰怒视。”以“睚眦必报”来解释“乖厓”,似乎更通顺一点。

“张乖厓不得擅美于前”。袁枚如此之说,咋读令人诧异。世人知道张咏之事多知道其治蜀之事,以及其属下一吏盗库钱一文而诛杀之事。袁枚怎么将一个粗人与裘曰修这样的文武全才相比呢?其实,我们不知道的是,张乖厓也是文坛牛人。进士出身的张咏,其诗文与其治世风格的雷厉风行迥异,于清刚之气中掺杂秀媚。张在《许昌诗集序》中,曾对自己的艺术追求作出这样的表述:“直而婉,微而显”,提倡“一联一句,感悟人心,使仁者劝而不仁者惧”。总体来说,如赵齐平先生所评:“以情致胜,风格平夷妥帖,语言谐婉自然”,既无晚唐的萎靡,又无后来宋诗的峭深。由此再读袁枚之说,则一目了然了。

相关文章

  • 详注《随园诗话》(925)

    【原书卷八·三四】康熙戊戌探花傅玉?先生,名王露,年八十余,同在湖船,自诵《陪申尚衣游西湖绝句》云:“正是金牛纪瑞...

  • 详注《随园诗话》(927)

    【原书卷八·三七】或戏村学究云:“漆黑茅柴屋半间,猪窝牛圈浴锅连。牧童八九纵横坐,‘天地玄黄’喊一年。”末句趣极。...

  • 详注《随园诗话》(926)

    【原书卷八·三六】孙补山尚书,先以中翰从傅文忠公征缅甸。《见虏氛日恶口号一首付诸同事》云:“军容荼火盛,不戢便成灾...

  • 详注《随园诗话》(923)

    【原书卷八·三一】近日诗僧甚少,余游天台,得梅谷;到净慈寺,得佛裔;游九华,得亦苇;游粤东,得澄波、怀远、寄尘。亦...

  • 详注《随园诗话》(924)

    【原书卷八·三三】吾乡任武承太史,名应烈,出守怀庆。中年乞病,买鉴湖快阁以居,乃陆放翁旧地。作诗四首,和者如云。先...

  • 详注《随园诗话》(932)

    【原书卷八·四五】黄石牧先生以翰林中允,督学闽中,因公落职。吾乡徐文穆公,荐举博学鸿词,与余同试保和殿。先生年过七...

  • 详注《随园诗话》(934)

    【原书卷八·四九】余行路见远树,疑为塔尖。高翰起司马云:“平畴见喜塍成绣,远树看疑塔露尖。”每见门神相对,似怒似笑...

  • 详注《随园诗话》(931)

    【原书卷八·四三】儿童逃学,似非佳子弟。然唐相韦端己诗云:“曾为看花偷出郭,也因逃学暂登楼。”文潞公幼时,畏父督课...

  • 详注《随园诗话》(933)

    【原书卷八·四七】孝感程蔚亭先生,名光钜,甲辰翰林,出为杭州粮道。有《闺词》云:“东家姊妹与西邻,听说相招去踏春。...

  • 详注《随园诗话》(928)

    【原书卷八·三八】尹文端公妾张氏,封一品夫人,与内廷恩宴。大将军某与忠勇公在上前戏尹云:“张有贵相,十指皆箕斗,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详注《随园诗话》(110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evi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