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是一名应届毕业生,还没有真正踏入到教师行业中,所以对于教育的很多理解尚浅。关于如何进行教育写作,我更是一头雾水。前面几节的橘林教育写作课程让我对教育写作这件事情有所了解,但是仍不清晰,而这一专题提出的写作框架则极大解决了我的困惑。关于“如何写”,陈老师提出,其实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是“收集积木”这个环节,也就是关注如何积累“理解儿童”相关主题的写作素材,可以按照基本的框架来做记录。接下来,我将利用这一通用框架来记录一段我在研究生兼职时,对儿童理解的过程,故事主人公为一个叫做“小融”的初中女生:
①“我”曾经看到了什么,曾经听到了什么,在看和听的过程中,我曾经犯过哪些错误?我使用过什么方法?其中哪些方法可以优化?
答:初见面时,小融的性格非常活泼开朗和自信,大方地向我展示她的各种兴趣爱好,包括喜欢穿各种jk的小裙子。但是学习物理时小融却是小心翼翼和反感的,形成巨大的反差。
②看到、听到之后,“我”是如何想的?如何做的?结果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我犯过哪些错误?我采用过哪些做法?其中哪些做法可以优化?
答:我在想,这种反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物理题目太难懂了,还是本身就厌倦学习,亦或是短期的学习状态不佳?接下来,我便对这些猜想进行一一验证。一次下课后,我非常郑重地跟小融约定了时间,来聊一聊她的学习近况和想法。经过观察和交谈,我发现小融对语文、英语的学习是很感兴趣的,而且她在近期内的学习状态不错。深入交流后,我发现她对物理这个科目的学习有畏惧和抵触的心理,她皱着眉头说:“物理的确是太难了,我认为自己没有这方面的细胞。”了解到真实情况后,我决定跟她讲述我在初中时逆袭的经历来鼓舞她。在这个过程中,我一开始对小融是有误解的,甚至因为她的学习态度很差要放弃。事实证明我一开始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任何学生行为的背后都是有一定原因的,并且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渴望进步的。
①“我”又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看到、听到新信息后,“我”的想法和做法做了怎样的调整和改变?
答:讲完“我”的故事后,我明显感觉到小融是有所感触的,尤其是当我讲到“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物理成绩显著进步”时,她很兴奋地一直点头。在谈话之后,小融学习物理更加积极了,虽然碰见难题时仍有所畏惧,但是至少愿意面对了。
②看到、听到之后,“我”是如何想的?如何做的?结果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我犯过哪些错误?我采用过哪些做法?其中哪些做法可以优化?
答:看到小融的进步后,我感到非常开心,想着如何进一步激励她学习物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多鼓励她,比如她在学习电路故障分析时有困难,那么我就先赞扬她在连接电路方面的优势,她受到鼓励后学习劲头更足了。然后我再循序渐进地教她分析电路,跨过了一次次困难后,她学习物理也越来越游刃有余了。此外,因为文科本来就是她的强项,所以有物理、数学的加持后,她中考时在班里的成绩名列前茅,考入了重点高中。相信她进入高中后也一定能更好地展现自己的风采。
以上便是我利用写作框架所记录的一段理解儿童的过程,欢迎各位批评指正,谢谢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