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读书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打碎重组)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打碎重组)

作者: 丘八 | 来源:发表于2018-11-28 19:24 被阅读25次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与弗洛伊德、荣格并成为20世纪三大心理学家,是现代心理学和心理疗法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开创了个体心理学,因有关自卑情结的论述而知名于世。其创立了儿童指导临床体系,并强调女权主义的重要性,终其一生致力于培训教师、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医生的工作。

    本书的现实价值在于为认知自我提供了一个视角、一个抓手和一个标准。

    视角

    人类生活的世界是客观的、物质的。作为个体的人降生在这世上,为了生存和繁衍,必须适应这世界,首要的就是与世界建立联系。于是,人立足自身,对接触到的事物分辨好坏、发现用途,判定其价值,赋予其意义。经此,人类所看、所听、所感知的现实已非现实实际的模样,而是经过个体解读的世界。

    无人能站在上帝视角看清世界全貌,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只是己所能及的世界。即使面对世界的同一部分,不同人也会做出不同的解读。同一个人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对世界的认知也会发生变化。

    人对世界的解读决定了其赋予生活的意义,即认为生活是什么样的,具体表现为其心中所认为的哪些事实是有价值的、合适的、有可能性的、非常必要的。而人对生活的意义的理解则决定着其会采取何种行为来应对外界环境。

    人赋予生活的意义大多在童年时期即已形成。降生伊始,人就开始解读周遭的环境并赋予其意义。孩童是弱小的、敏感的,对刺激的感知是放大的、强烈的,而对因果的认识又是清浅的、直接的。其接触的孤立事物都可能以加倍的比例构筑着其眼中世界的某个方面,以童稚的眼光赋予生活的意义极可能是偏颇的,但却将根植于思维深处,并进而衍生出一系列行为机制,从而当刺激发生时能够直接套用迅速反应。行为机制决定着我们的日常行为和选择,并且非经刻意审视很难被人觉察。然而,我们现实中遇到的很多困境,除客观原因外,很大程度是由于我们的行为机制存在问题造成。要纠正和改善行为机制,最根本的途径是追溯决定该机制的生活意义的形成过程,找出童年时据以赋予生活意义的客观经历(对经历的幼稚解读即症结所在),然后以今日成年人之理智重新进行解读。只有针对症结的治疗和改善才是有效和彻底的。

    抓手

    那么,我们该如何审视生活意义的形成过程?如前文所述,孩童是弱小的,面对现实的问题往往无能为力,并由此产生自卑情绪。每个人都因童年经历或多或少有自卑情结。自卑让人感到焦虑,人无法长期忍受焦虑,若不能解决现实中的困难,他就会寻找优越感来补偿自己的情绪,进行自我催眠。但是,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将真正的问题掩藏起来。然而,由于真正的问题并未解决,焦虑只是被压抑,从未被消解,自卑情结也会一直存在并在黑暗中流动。

    自卑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反倒是促进人上进的动力。每个人都想获得优越感,并制定提升自我的各自目标。目标的建立是以个人生活意义为基础的,但如果我们对生活的解读出现了错误,就会造成制定的目标及努力的方向与现实的问题发生偏差,结果就是忙于和虚幻的影子战斗以肯定自己,从而获得些许毫无根基的自我安慰。

    因此,优越感及其反映的自卑情结是我们追溯生活意义形成的有效抓手。而早期记忆和梦境则是推断自卑情结来源的两种途径。

    最初的记忆存储了个人对于自我及环境的最初基本判断,也是个体自觉的起点。之所以强调最初记忆,是因为记忆的特殊性在于每一件被记下的事情,被还原出来时,往往都是经历了意识的筛选,经历的真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体现了我们赋予这经历的意义是怎样的,它体现了个人的判断。

    梦境是现实压力的延伸,提醒我们所面临的的困难和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梦的意义在于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提供防护,以此对抗常规认知的压力。所以,如果个体正面临一个他不愿利用常识来解决的问题时,他就会借助于梦所唤起的感觉来肯定自己的态度,从而获得安慰。在梦的组织构建过程中,我们选择的素材都是能巩固我们的生活方式,并在面对特定问题时揭示出我们的生活方式会选择的道路。梦境事件的选择,本身就喻示出了个人心中处事的方式和倾向。

    因此,通过分析早期记忆和梦境素材的筛选和构建方式,我们可以追溯到自卑情结的源头。这个源头往往是我们对早年经历的困境的解读。概言之,我们是要“从整体出发,根据生活模式,在心灵赋予生活的意义中,在心灵面对外界环境而支配肉体做出的活动中,在心灵对生活阅历的合理解释中,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标准

    找到症结,我们接下来面临的就是该如何治疗和纠偏的问题。人赋予生活的意义是有着优劣之分的。这一判断是基于人类生存和繁衍所必须面对的三大事实:

    1.我们生活的地球资源贫瘠,为了存活,我们必须发展个人的灵魂和躯体;

    2.我们并不是人类种族的唯一成员,单独的个体会受到多种多样的限制,若要存活和幸福,必须同他人发生关联;

    3.为了繁衍,爱情和婚姻是每个人无法回避的关系。

    这三个事实构成了我们生活的现实,并且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我们,我们注定要不停地解答和应对由此而引发的一连串问题。每个个体对生活意义的体会都是通过个人对这些问题所做出的各种反应体现出来的。因此,个体行为方式在解决这些问题上的有效性反映出其赋予生活意义的优劣。

    通过正反举例对比(此处论证实在理不通),真正的“生活意义”是有标准的:它们一定是所有人都能够共同享有的,是共同的意义,是可以被很多人确定为有效的意义。倘若一个人面对“生活意义”这个问题,想要为他人贡献自己的力量,并以此为个人目标,他会知道该如何塑造一种令自己满意的人格,并时刻处于为他人利益、社会利益着想的情境中。相反地,如果我们并没有这样的目标作为支撑,只是虚幻地想象着提升自己,那么,我们就像是在演戏一样,会越发感觉到不自在。此外,当我们留意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什么时,我们会看到祖先对我们的幸福生活所做的贡献,而那些不懂得如何贡献力量并互助合作的人,看不到自己留下的丝毫痕迹,他们的死亡是彻底的,生命历程是苍白的。

    因此,正确的生活意义是:贡献力量以及对他人产生兴趣并进行合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打碎重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ewz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