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8日,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怡亚通”,证券代码:002183)发布2018年年度报告。怡亚通实现营业收入696.92亿元,同比增加2.4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亿元,同比减少66.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68亿元,同比减少69.64%;基本每股收益0.09元;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20元(含税)。
财报显示,2018年怡亚通在营收明显放缓的同时,企业费用明显提高。其中,销售费用为6.32亿元,同比增长15.59%;管理费用为22.51亿元,同比增长4.75%;财务费用为17.5亿元,同比增长56.17,怡亚通对此解释为:主要系在国家大力去金融杠杆的大背景下,公司融资成本上升,以及汇兑损益变动所致。
营收的增长远低于企业三费的增长,这说明怡亚通的并购整合能力和造血能力并不怎么样。
以深度供应链业务为例,2018年营业收入为406.7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9%;业务毛利为32.2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82%。
资料显示,深度供应链服务是将传统渠道代理商模式转变为平台运营模式,战略定位为整合型平台,通过整合分销、营销、金融、物流VMI(供应链库存管理)等多种服务对流通环节与服务模式进行升级改造,实现流通行业扁平化、共享化和社区化的服务新模式,为品牌商、终端带来新流通的转型升级。业务主要聚焦快速消费品,涵盖母婴、日化、酒饮、食品、家电、医药等行业,服务网络达到320个城市。
怡亚通自称,目前在规模、服务网络、终端覆盖数、品牌合作数、团队人员数等多维度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在整合方面实在是差强人意。
怡亚通2018年酒饮行业、母婴行业、日化行业和食品行业的营收分别为971577.06万元、637093.71万元、719607.15万元和773307.11万元,同期分别递减了15975.92万元、21751.11万元、72089.05万元和107586.76万元,同期递减比例为1.62%、3.30%、9.11%和12.21%。
这个数据,还是“减少项目并购,加强平台精细化管理,主导‘开源节流’工作,以提高人均产出、优化资源配置。”的结果。
对此,怡亚通的应对方案是:继续加强上述“载体”业务的同时,尝试在连锁加盟、智能零售等业务方向投入适当的资源,期望用轻资产发展的思路和模式,对深度供应链业务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怡亚通的供应链生态圈模式,在近年来一直是业内人士和投资者争论的热点。不过随着实际控制人的变更,怡亚通原有的粗放型经营模式或将改变。
怡亚通控股先后2次,以每股6.45元和5.5元转让给深圳投控13%和5%的股份,股份转让总价分别为人民币18.21亿元和5.84亿元,合计24.05亿元转让18%怡亚通的股份。并与2018年10月19日完成股份过户登记。股份转让过户登记完成后,深圳投控将持有公司388,453,701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8.30%,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怡亚通控股持有公司378,979,799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7.85%;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2018年12月27日,第二大股东怡亚通控股出具的《放弃部分表决权的承诺函》,作出关于“无条件且不可撤销地放弃持有怡亚通的212,269,782股股份(占怡亚通股份总数的10%)对应的表决权”的承诺。根据此承诺,怡亚通控股持有怡亚通股份表决权比例将由17.85%下降至7.85%。深圳投控将取得怡亚通的控制权,正式成为怡亚通的控股股东。
深圳投控成为怡亚通的控股股东之后,开始改变业务发展过度依赖资金驱动,淡化原有的生态平台圈。
怡亚通在2018年9月份深圳投控入股后曾透露,在市场信用支持较为充裕的情况下,公司将会更偏向利用成本较低的资金发展扩张公司业务。公司将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避免将过大的信用压力集中于自身。
此外,2018年怡亚通将借助深圳投控的自身优势,创建了综合商业服务平台,与各地政府部门、央企、国企深化合作,不断探寻发展新动能,整合各地政府和社会经济资源进行优势互补,通过供应链能力、资源、体系输出,不断为产业链及合作伙伴赋能,打造更智慧、更迅捷、更高效的产业生态体系。
值得说明的是,深圳投控成为怡亚通的控股股东之后,公司原有的团队没有大范围变动。
或许是深圳投控起初只是战略性财务投资,后来深入了解才发现只有控股才能真正掌握企业的决策。
无论怎样,怡亚通的生态圈平台型的供应链模式,实际上已经宣布失败。至于深圳投控掌控的怡亚通,通过综合商业服务平台能否转型升级,还有待观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