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三次听王文丽老师的课,王老师的课是有魔力的,总能够用超强的驾驭力将学生深深地吸引,同样,也能够把道理说清楚。听了王老师这节课,我都想去看看这一本书。
这节课中,王老师用“巨人”贯穿于整节课。上课伊始,王老师问学生: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巨人”?你在哪些书里见过“巨人”?出示《巨人的花园》《好心眼儿巨人》《孤独的巨人》《巨人三传》梗概,使学生整体感知,初步懂得“巨人”是有庞大身体的人,也是伟大的人。接着,出示书名《星期天的巨人》,请学生观察封面:这里的巨人讲的是长得特别高的人,还是伟大的人呢?
再用ppt以字幕式的方式出示文字:阅读下列文字,说一说你觉得乔纳森是个怎样的人?你觉得他称得上是巨人吗?而后继续出示书中的文字,引发学生思考一个星期天,乔纳森叔叔他给我带来了怎样的一份礼物呢?面对77个矮人这样的礼物,我和爸爸分别是怎样的心情呢?爸爸认为我需要什么?对比家长与孩子的不同想法。 再请学生阅读,发挥想象,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再和同伴交流。此时,给定学生支架,引导学生不停地思考。
第三个星期天,乔纳森叔叔背着两个大旅行袋站在门口。出示第三章的名字:鸟巢,猜猜乔纳森叔叔的旅行袋里装了什么?引导学生链接生活,面对眼前发生的一切,你觉得爸爸妈妈会怎么做?
初步了解书本内容后,王老师请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你的星期天是如何渡过的?假若让你来安排一个星期天的生活,你有怎样的创意呢?先想一想,再和同学交流。这次的交流特别真实,让我看见了学生真实的感受。
最后,再次聚焦“巨人”。乔纳森叔叔到底想和马克斯分享什么?只是分享创意游戏吗?马克斯为什么会称呼他为“星期天的巨人”呢?怎样才能成为“星期天的巨人”呢?最后,介绍作者海因茨雅尼施,出示封底,再出示课前引出的几本有关巨人的书,鼓励学生继续读书。
王老师这节课中,随时随地都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三次引发学生阅读兴趣时的戛然而止,吊足了学生的胃口。也让我深深感受到整本书阅读课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学生的兴趣牢牢地抓住。
这节课中,王老师有很多的阅读策略。引导学生猜测,带领学生连接生活,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与书中“我”的生活作比较,再用视觉化的板书让学生爱上阅读。
王老师课堂中对于学生星期天的思考,让我感触良多。现在的学生早已没有了当初的闲适,他们整日与课外班为伴,渴望着父母地陪伴,渴盼着自由地飞翔。而学生的创意就在一天又一天地重复练习中渐渐失去了自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