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散文想法
涨一些语文知识——读《湘行散记 湘西》

涨一些语文知识——读《湘行散记 湘西》

作者: 豆瓣酱的kiwi | 来源:发表于2024-03-22 21:52 被阅读0次

《湘行散记 湘西》是沈从文先生的散文,在这本灰蓝色硬壳书皮的封面上,嵌入了一条白色的竖条,上面摘录的是书中一篇散文《老伴》的节选:我平日想到泸溪县时,回忆中就浸透了摇船人和催橹歌声,且为印象中一点儿小雨,仿佛把心也弄湿了。

仿佛一幅画卷徐徐展开,小雨飘洒在清澈的河流上,乘一艘小木船,摇船人在船尾摇着橹唱着歌,我在这不紧不慢的节奏中随着小船儿向远方去。不知为何,总能感觉到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很久没有读散文了,这本书共分为《湘行散记》《湘西》两部分,分别有12篇、10篇共22篇文章,每篇文章篇幅并不长,兼顾写景叙事,如若能细细品读、耐心品读下去,仍可以再30岁这样的略微麻木的年纪想象到、感受到作者笔下的风土人情。

本书中作者用了一些不太常见的字,我纯粹当作学汉字了,先将几个不认识的字摆出来,如下:

行伍(hang,第二声) 蹇先艾(jian,第三声)  水獭(ta,第三声)  河洑(fu,第二声)

肏(cao,第四声)  轱(gu,第三声)  妩媚(wu,第三声)  沅水(yuan,第二声)  

猞猁(she,第一声;li,第四声)  詈骂(li,第四声)  剡县(yan,第三声)  

掯入(ken,第二声)  沙岨(qu,第一声)  簰头(pai,第二声)  禳土(rang,第二声)

幡信(fan,第三声)  訇(hong,第一声)  桡(rao,第二声)  矍然(jue,第二声)

斫(zhuo,第二声)  趸船(dun,第三声)  镇筸城(gan,第一声)  袴子(ku,第四声)

痈疽(yong jv,第一声)  浥(yi,第四声)  陬(zou,第一声)  榧子(fei,第三声)

掼(guan,第四声)  


其次,摘录文中一些引起共鸣或思考的句子,如下:

1.看他那数钱神气,人快到八十了,对于生存还那么努力执着,这人给我的印象真太深了。但这个人在他们看来,一个又老又狡猾的东西罢了。——《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2.“大人,把少爷拜给一个吃四方饭的人作干儿子,每天要他吃习皮草蒸鸡肝,有半年包你病好。”——《滕回生堂的今昔》

3.不过一个旅行者自觉已经来到辰州时,兴味或不在这些平常问题上。辰州地方是以辰州符驰名的,辰州符的传说奇迹中又以赶尸著闻。公路在沅水南岸,过北岸城里去,自然盼望有机会弄明白一下这种老玩意儿。——《沅陵的人》

4.在浦市镇头上向西望,可以看见远山上一个白塔,尖尖的向透蓝天空矗着。白塔属辰溪县的风水,位置在辰溪县下边一点。塔在河边山上,河名“斤丝潭”,打鱼人传说要放一斤生丝方能到底。斤丝潭一面是一列悬崖,五色斑驳,如锦如绣。崖下常停泊百十只小渔船,每只船上照例蓄养五七只黑色鱼鹰。这水鸟无事可作时,常蹲在船舷船顶上扇翅膀,或沉默无声打瞌盹。盈千累百一齐在平潭中下水捕鱼时,堪称一种奇观,可见出人类与另一种生物合作,在自然中竞争生存的方式,虽处处必需争斗,却又处处见出谐和。箱子岩也是一列五色斑驳的石壁,长约三四里,同属石灰岩性质。石壁临江一面崭削如割切。河水深而碧,出大鱼,因此渔船也多。岩下多洞穴,可收藏当地人五月节用的狭长龙船。岩壁缺口处有人家,如为造物者增加画意,似经心似不经心点缀上这些大小房子。最引人注意处还是那半空中石壁罅穴处悬空的赭色巨大木柜。上不沾天,下不及泉,传说中古代穴居者的遗迹。端阳竞渡时水面的壮观,平常人不容易得到这种眼福,就不易想象它的动人光景。遇晴明天气,白日西落,天上薄云由银红转成灰紫。停泊崖下的小渔船,烧湿柴煮饭,炊烟受湿,平贴水面,如平摊一块白幕。绿头水凫三只五只,排阵掠水飞去,消失在微茫烟波里。一切光景静美而略带忧郁。随意割切一段勾勒纸上,就可成一绝好宋人画本。满眼是诗,一种纯粹的诗。生命另一形式的表现,即人与自然契合,彼此不分的表现,在这里可以和感官接触。一个人若沉得住气,在这种情境里,会觉得自己即或不能将全人格融化,至少乐于暂时忘了一切浮世的营扰。现实并不使人沉醉,倒令人深思。越过时间,便俨然见到五千年前腰围兽皮手持石斧的壮士,如何精心设意,用红石粉涂染木材,搭架到悬崖高空上情景。且想起两千年前的屈原,忠直而不见信,被放逐后驾一叶小舟飘流江上,无望无助的情景。更容易关心到这地方人将来的命运,虽生活与自然相契,若不想法改造,却将不免与自然同一命运,被另一种强悍有训练的外来者征服制驭,终于衰亡消灭。说起它时使人痛苦,因为明白人类在某种方式下生存,受时代陶冶,会发生一种无可奈何的痛苦。悲悯心与责任心必同时油然而生,转觉隐遁之可羞,振作之必要。目睹山川美秀如此,“爱”与“不忍”会使人不敢堕落,不能堕落。因此一个深心的旅行者,不妨放下坐车的便利,由沅陵乘小船沿沅水上行,用两天到达辰溪。所费的时间虽多一点,耳目所得也必然多一点。——《泸溪·浦市·箱子岩》

5.读书人的同情,专家的调查,对这种人有什么用?若不能在调查和同情以外有一个“办法”,这种人总永远用血和泪在同样情形中打发日子。...读书人面对这种人生时,不配说“同情”,实应当“自愧”。正因为这些人生命的庄严,读书人是毫不明白的。——《辰溪的煤》

6.枪支一多,各有所恃,于是由仇怨变成劫掠。——《沅水上游几个县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涨一些语文知识——读《湘行散记 湘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eyc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