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里有人好做官”出自何处不知道,但它释出的道理却那么浅显、易懂。也许有人不认同,但有好多例子都证明了这点,诗人杜甫的遭遇就是个例证。
“朝里有人好做宫”,这个“人”很重要,若是.诤臣,朝堂上就会出现本质不错的人。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唐朝“安史之乱”时,唐肃宗在灵武继位。杜甫历尽千辛万苦赶到灵武,唐肃宗封他为左拾遗。当时房琯是宰相,经过共事,房琯非常赏识杜甫。房琯率兵攻打叛军兵败后被罢相。杜甫冒死替房琯求情,触怒唐肃宗,遭到贬谪。历朝历代遭贬谪的人不少,但若干年后重回朝堂的人也很多。那杜甫为何遭贬谪后就再也没有回到朝堂?这和房琯遭贬不无关系。
房琯罢相后,被贬去邠州做刺史。后又先后任晋州刺史、汉州刺史。刺史的权力小了很多,这时的房琯想帮助杜甫也无能为力了。公元七六三年(广德元年),房琯被拜为刑部尚书。在进京赴任途中病逝。可惜,太可惜了。如果此次能顺利赴任,房琯一定不会忘记正直、敢言的杜甫,一定会向皇帝举荐杜甫。杜甫的命运从此来个大友转也未可知。但天不遂人愿,房琯病逝,再无人想起杜甫,他也只有四处漂泊、流浪了。
杜甫到四川后,受到剑南节度使严武的照顾。杜甫和严武有一个共同的朋友:房琯,严武照顾杜甫也就顺理成章了。严武还上奏朝廷,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可惜严武命不长,严武死后,杜甫彻底失去了依靠,生话困顿,孤苦无依,最后客死他乡。
“朝里有人好做官”若这个“人”是奸官,那朝堂上就会出现和他沆瀣一气的人,朝廷想“正大光明”也难。
“朝里有人好做官”,人们都是希望这个“人”是清官、为民请命的官。这样老百姓的日子会也许会好过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