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生
苏清涛:拖延症,一幅怎样的举重若轻和气定神闲啊!膜拜!

苏清涛:拖延症,一幅怎样的举重若轻和气定神闲啊!膜拜!

作者: 涛心涛肺 | 来源:发表于2015-07-18 17:13 被阅读246次

    我极擅长跟人谈心(包括不熟悉的人),但像搭讪这种浅交流的事情,对我来说,简直比登天还难。当然,我并非不会说话,只是太过于完美主义,我觉得,大多数人的搭讪方式都太老套无趣了,不希望自己也显得那么平庸乏味。我一方面指望自己的每一次搭讪都是富有创造性的,假如搞不出新花样儿,我就宁可不搭;但另一方面,我又不具备无穷的创造力。于是乎,就“注孤生”啦。

    苏清涛(微信charitableman)

    拖延症,是一个让好多人都无比头痛的问题。但无疑,这个缺点,是很“接地气”的。

    为何说它“接地气”呢?因为大多数人都有这个毛病啊——承认,这里的“大多数”没有经过调研,没有数据支撑,但其实是没有几个人敢理直气壮地说自己就没有拖延症的。

    一般来说,接地气的东西往往就不够高贵,但拖延症却例外,它是既接地气又有几分“高贵”。

    这个“高贵”,又做和理解呢?拖延症患者,一般都具有“不见棺材不掉泪”、甚至是“见了棺材也不落泪”的魄力和霸气,安得不令人钦佩?

    我对拖延症患者的膜拜乃是源远流长,有一个经典案例,我曾经引用过无数次。我大学毕业那年,是五月份交论文,可室友在4月底还没有动笔,而我是早在4月初就交上了初稿的。室友真诚地对我说:“我好崇拜你啊。”我毫不虚伪地对他说:你错了。我之所以能那么早完成,是因为我非常讨厌写论文,并且,我对能否写好论文一点把握都没有,这简直就是我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我必须很早就动手,先把它写好,然后才可以放手做其他事情。而你之所以迟迟不动笔,是因为你信心十足,你认为自己可以在半个月内搞定。这是一幅怎样的举重若轻和气定神闲啊。所以,应该是我崇拜你才对。”

    此话百分之百发自肺腑,绝无半点讽刺,并且,自此之后,我对拖延症患者的崇拜之情是一百年不动摇。与此同时,面对那些有敢于拖延的人,我总是有几分自卑。与此同时,由于非常不自信地承认了自己做事的低效率,我就从来没敢拖延过。

    在面对一大堆任务时,我一般是将其先简单地分为可做可不做的和必须做的。再将“必须做的”分为省事的跟费事的,先将省事儿的做了,有利于提高整体的“目标完成率”。在那些“必须做且费事”的任务里面,我一般是先做我讨厌的,把相对喜欢的放在后面——如果是把讨厌的留在最后,则你在前面做那些自己喜欢的任务时也会闷闷不乐,全程都痛苦。

    拖延症的另一个诱因是完美主义。完美主义,是对自己的一种高标准要求,当然是就是有几分高贵的啦。

    完美主义者,总是对自己太苛刻,“等条件具备了、等我有把握一炮打响的时候再行动”,但事实是,时间不等人,等这些条件都成熟了,机会可能就已经错过了;等“一炮打响”的物质条件都具备的时候,你可能早就阳痿啦。

    在我刚参加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我的上司对我说:“喜欢思考的人,往往有一个严重的问题——行动力差”,“光任劳任怨不够,关键是要有效率,尤其是,不要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者们努力想把90分提高到100分,并为这个目标无法实现而痛苦;同时,却从未想过要腾出一部分精力来把另一处的30分提高到60分,尽管这要容易得多。在“边际成本上升、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下,偏执于一端的综合收益及性价比是很低的,不划算。这,便是我当时做事没有效率的原因。

    也不知道中间用过什么“灵丹妙药”,反正,我现在是不再那么,完美主义了。但在有的事情上,比如“搭讪”的问题上,还是无可救药地完美主义。

    我完全不会跟人搭讪,不仅不会跟女人搭讪,而且,也同样不会跟男人搭讪,我甚至很擅长在自己并不熟悉的话题上跟人进行深度对话(只要临时稍作研究就行了),尤其擅长跟人谈心(包括不熟悉的人),但像搭讪这种浅交流的事情,对我来说,简直比登天还难,结果是,在社交场合,我常常像个傻逼似的一脸茫然。当然,我也清楚,我并非不会说话,只是太过于完美主义,我觉得,大多数人的搭讪方式都太老套无趣了,不希望自己也显得那么平庸乏味。我一方面指望自己的每一次搭讪都是富有创造性的,假如搞不出新花样儿,我就宁可不搭;但另一方面,我又不具备无穷的创造力。于是乎,就“注孤生”啦。之前,有好几个朋友要介绍姑娘给我这单身狗,但因为苦于“不会搭讪”,我要么是没接受,要么是虽然加了对方微信,但没说过几句话。

    完美主义,其实是对自己吹毛求疵,跟自己过不去;是意识到了自己的平凡,却不肯承认和接纳自己的不平凡,硬是要“不自量力”地超越自己。但是,我们却只是把这种“超越”停留在理论上、停留在幻觉中,而不是落实到行动上——思考得太多,容易让人瞻前顾后,继而,行动力变差。这既是完美主义会导致拖延症的一个原因,也是很多思想者“实践能力差”的原因——其实,不是实践能力差,而是迟迟不实践。

    完美主义倾向,还让人对失败充满恐惧,“万一做不好”怎么办?进而,为了避免失败,便“不作为”;并且,浪费在编织计划和焦虑上的时间,要比花在实际行动上的时间多得多。而迟迟不肯行动,又几乎必然会导致实际成绩比较糟糕,这样一来,自信心便可能被击溃,甚至是走向恶性循环。

    因此,要从完美主义的困局中解脱出来,首先就要跟自己和解,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宽以待己,要有“输得起”的心态。在不重要的事情上,应当得过且过、“60分万岁”。在重要的事情上,可以追求过程的完美,但不要苛求结果的完美(那不是我们自己所能左右的),“尽吾志也而不能志者,可以无悔矣。”若能这样想,做起事来,也便没有心理包袱了,包袱少了,自然能够“三下五除二”。

    完美主义者行动力差的一个心理基础是,如果是因为“迟迟不做”而没有成绩,我们可以安慰自己说:“失败,并非能力不够,我如果做的话,就会成功。”实际上,这种情况下“不作为”并且因此而让任务没有进展的人往往都是“心里没底”,而且还可能是事先也知道自己即使努力了也不会“成功”。与其积极地做了然后得到失败的结果而受挫,还不如一开始就干脆不做呢。

    这说明了什么呢?如果“一事无成”的原因是能力不足,那这种“失败”便是“可耻”的,而且,只要失败是唯一的结果,那铁定是“做得越多便越可耻”;相反,如果“失败”是由不作为造成的,那种失败就“并不可耻”。

    故而,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对我们告别“完美主义拖延症”至关重要。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我们就应该有“行动了,但因为能力不足而失败了,并不可耻”、“不作为引起的一事无成才最可耻”的意识,鞭策自己行动起来。

    如果你还不是思想家、艺术家,或者,不具备思想家或艺术家气质,那就不要把思考当实践,把“思考”当成自己的事业;或者,你虽然也是个艺术家、思想家,但在那些非思想、非艺术的工作上,就不要过分沉迷于“思考”了。

    一点补充:

    1.长期以来,我一直误认为完美主义者与理想主义者“在气质上相似”,尽管冥冥之中觉得这二者并非同一回事儿,但又说不出其区别究竟在哪里。大抵,完美主义者侧重于追求结果的完美,而理想主义者更侧重于追求那个过程所释放出来的意义吧?完美主义者往往害怕失败、“输不起”,一旦不能如愿便极容易陷入沮丧的情绪中;而理想主义者则常常拥有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豪气和“粉身碎骨浑不怕”的魄力,他们一方面抱有最好的愿望,另一方面又做了最坏的打算,不管结果如何,都能心平气和地接受。总体而言,“完美主义”侧重于强调一种做事的态度,而“理想主义”侧重于强调一种人格的力量;前者侧重于追求技术层面上的完善,而后者则更加能凸显出一种价值追求。理想主义者身上往往携带着一些完美主义的基因,但完美主义者并不是天然的理想主义者——倘若没有高尚的人格做支撑,一个完美主义者仍然可能是个庸俗不堪的人。

    2.从我写这篇日志,标题和第一段的故事,都不是动笔之前“思考”出来的,而是在动笔之后才“突然形成”的。其实,这种情况是经常发生。在你不行动,光思考的时候,有些东西,终究会被漏掉,而行动,可以发现问题,带动你更好滴地思考,进而把事情做得更好。因此,把我们所做的事情带向完美的,是行动,而不是凭空思考。行动起来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清涛:拖延症,一幅怎样的举重若轻和气定神闲啊!膜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fdpq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