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4340327/a6168fd994f453a6.gif)
书籍:《赞赏的五种语言》
作者:盖瑞查普曼,保罗怀特
R阅读原文
有些管理者在倾听方面受过的训练很少,他们也许可以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发号施令,但是一到倾听就力不从心。学习倾听也许跟学一门外语一样难;但是,如果想让人们感觉被赏识,我们就必须要学。这对那些主要赞赏语是精心时刻的员工尤为重要。幸运的是,市面上有很多关于倾听的书籍和文章,我们在此就不再赘述,只是简单列几个有用的小技巧:
1.保持眼神交流。控制自己,不要看天花板、地面,不要望着窗外或盯着电脑屏幕。你若看着对方,就不容易走神,同时也是在告诉对方:你在专心听他讲话。
2.倾听的时候,不要做其他事情。有些人总以自己能一心多用为荣。这虽然让人美慕,但若在倾听的时候这样做,会让对方觉得你对他的话不感兴趣。
3.聆听想法,体会感受。听的时候,你要想:“他此时此刻是什么感受呢?”你可以通过提问来确认。你可以这样问:“这次没有升职,让你觉得很失望、很受伤,对吗?”通过提问,对方可以进一步澄清自己的感受。这样做也是在告诉对方,你在专心听他讲话
4.即使观点不同,也要肯定对方的感受。我们都是感情动物,忽视了情感,等于忽视人性中重要的部分。如果一
位经理先对下属说“我理解你的感受,如果我是你,肯定也会这样想的”,然后再说“让我解释一下公司为什么会做这样的决定”。由于先肯定了他们的感受,你就是他们的朋友了,他们就更愿意听你的解释。
5.留心对方的肢体语言。紧握的双拳、颤抖的双手、闪烁的泪光、紧蹙的眉头、漂移不定的眼神……这些都会说明,这个人的情绪如何。有时,人们嘴里说的话,和身体语言所表达的真实想法不完全一样。因此,我们在倾听的过程中,要和对方核实,确保自己能理解对方真实想法和感受
6.不要插话。研究表明,一般人能够安静聆听的时间只有17秒,然后就想插话、给建议。全神贯注倾听,意味着在听的时候,克制自己,不辩护、不反驳,不固执已见坚持自己的立场:我的目标是明白你的想法和感受,不是为自己辩护,改变你,我想理解你。相互理解能建造积极关系,而辩解会创造敌人。
I:
What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在生理,安全,情感归属上的三层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就会上升到第四层次既---尊重的需要。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价值。
我们每天都在和除自己之外家人,同事,好友接触,每天也在大量的讲沟通,在这个过程中能体现对对方尊重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倾听。可以想象,如果在沟通中对同事做不到正确的倾听,原本沟通无碍的工作会因此受阻,工作开展不便,甚至影响自己在职场中的人际关系;对家人做不到正确的沟通,融洽的家庭氛围因意愿不同产生分歧甚至争吵家庭关系受创。
Why
解决这种问题就需要学会正确的倾听。正确的倾听姿态在工作中,原本忽略同事在沟通时的感受将小矛盾逐渐堆积影响工作和人际关系的概率会降低。被尊重情绪得到照顾的家人,能避免因不同的意愿争吵,在正确的沟通方式中互相理解尊重对方的意愿。
How
那要如何学会在沟通中如何正确倾听呢?在《赞赏的五种语言》中,作者列出的简单有用的几个方法:
1.在倾听中,保持专注,向对方传达出你在认真听的态度。保持眼神的交流,并且不要做其他的事情。
2.聆听想法,体会感受并且肯定对方的感受。
3.留意对方肢体语言,寻找背后的潜台词
4.在倾听的过程中,要克制自己,不要插话。
Where:
倾听的方式适合较为正式场合的交流沟通,不适用于一般的闲聊。
A1
上周在工作时,和对接部门的同事沟通一项任务的分配。
在沟通前我就抱着在我的立场上我的做法是对的的想法,对对方的话没有拿出耐心先倾听下去。在对方表达时,我的内心是你的情况是你的事情,我的工作又不负责这些。这种心理可以想见对方肯定也感受到了我不是很友好的态度,结果就是我们都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坚持自己的看法。 虽然最终的结果是按照我的预期处理好了。但是沟通的过程,我们还是有一点不愉快的。这样的处理方式也不是最佳的可取的方法。
反思:
这次沟通中,我的倾听是失败的。分析原因
1.我先入为主的以注重自己听到反馈事情后的感受和处理结果。没有做到真正聆听对方的想法,以及体会对方的感受。
2.在沟通中,我一直在提醒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并没有做到专注的聆听,
3.过程中自己不具备耐心,时刻想着说服对方,并有插话现象。
A2:
这周二有件任务需要单独私聊团队成员,对对方错误处理一项任务的行为进行沟通。目的是想让对方能意识到自己的过失,自愿接受处理结果。在沟通中,我应用正确倾听的方法和对方沟通。
1.将对方错误处理任务的事实打印出来
2.先倾听听对方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方法处理。倾听过程中保持眼神交流,专注沟通不做其他分散注意力的事情
3.在倾听过程中,判断出对方的感受。在对方说完后,先表达肯定对方感受到话语。
4.说明造成的影响,并观察对方的肢体语言,是否赞同这次处理结果。
5.在对方表达中不插话,等对方说完后再表述。并将按照制度的处理结果告知对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