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光荣的中学生
正月初一的一大早,公孙红让子女们起床后,趁着洗漱时间泡好自家糖渍的桂花金橘茶,每人一杯让大家喝的时候,还念着吉吉利利。公孙红把丈夫生前的衣服反面改小给大儿子当新衣穿,二儿子穿了件亲戚家小孩穿退役送来的衣服,半新不旧,但看起来还算体面,小女儿啥都不懂,最好打发,就穿着大围兜和花棉袄,虽不是新的,干净就好。她带着子女回娘家给大家拜年,丁字街的清洁工已经把路面清理得差不多了,大家都是多年老住户,一路上拜年问好回到娘家。她口袋里只放1个给侄儿的小红包,姊妹们商量好的,不论谁家孩子这几年压岁钱都是五毛一人,她孩子最多,这种给法等于大家给她一点补贴。今年她托儿子福,手头稍微宽裕点,打算给每个小朋友一元压岁,再给父母三十元红包做为过年费用。
家里刚放完开门鞭炮,叶卫明踩着满地的鞭炮屑,跟外婆家喊拜年了,外公新年好,外婆新年好,每个人都招呼过去,叶卫强也笑嘻嘻的跟着喊,公孙红教叶卫英,你也赶快给大家拜年,新年好,恭喜发财。长辈们乐呵呵的开始发红包,前手拿到,后手就被老妈没收,美其名曰小孩容易丢东西,都交给我。叶卫强小小不情愿,但不敢反抗。公孙丽前两天就和丈夫带着两儿子去城里婆家过年了,一般初二三才会回小镇来收红包。
午饭是年三十包好的素饺子,直接下就可以,外婆今天不会让任何儿孙辈帮忙,让大家尽量玩个痛快。晚饭是昨晚剩菜中比较素的热了拿来吃,外婆的习惯是正月初一全家吃素,尽量不动厨房。初二开始就是荤素不忌,年货中准备的美食一个一个都将变成桌上大餐。外婆自己做的光灌肠就有香肠腊肠蛋肠,肉有咸肉风干肉烟熏肉腊肉等,过年前自己做的花生糖、米糖,拿洗净的河沙炒的瓜子,五香煮葵花籽等,她手巧厨艺好,无论炒的蒸的炸的煮的,各色美味和零食令人想想都垂涎三尺。过年串门的年礼一般是两包一斤装的冰糖或蜜枣,每包用报纸包好,面上摆张小红方块纸,细绳捆好,就是很正经的拜年礼物了,大舅妈的摊位每年光年礼就能卖掉上千斤。
83年的春节就在亲戚们相互拎着年礼走访拜年,儿童们的衣兜揣满零食,时不时的鞭炮鸣响中过去。初五开始,叶卫明开始赶寒假作业,并把表姑搞来的学习辅导材料都做了一遍。每天还得把弟弟这匹小野马抓回来辅导,因为一年级还没寒假作业,只能是拿着课本让弟弟做课后作业,背课文,默写生字。给妹妹启蒙简单看图识字,再做做家务,倒也有条不紊地结束了寒假。
这时候考试成绩还是百分制,公孙丽打听了关于一中对城里小朋友的录取成绩是一般170分起,180分肯定录取;下面乡镇的学生录取分数线一般是180分起,190分肯定录取,其中根据每年考试情况,实际录取分数会上下浮动,但幅度变化不大。公孙丽把情况和姐姐外甥沟通了一下,建议叶卫明抓紧学习,多做题并自我评分,看看差距在哪里,争取一次就考上一中。
在前世,公孙红再累,下班回家还是要洗自己和子女一大盆脏衣服,每个子女都是从初一起才被要求洗自己脏衣服、分摊所有家务,小学时代被分配到的家务一般是跑腿,传话或递送东西,至于去食堂打饭菜蒸饭,洗碗,整理房间等一般是叶卫明作为长子的权利与义务。重生后叶卫明就开始自己洗晾衣物,有空还帮弟弟妹妹一起洗,公孙红对他自己洗自己的只是第一次表扬顺便检查是否干净放心后,就没意见了,但是不赞成他洗弟弟妹妹的衣物,要求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尤其是毕业生,别把工作重心搞错。在她看来,五年级是毕业班了,这个下学期极为重要,叮嘱长子首先顾学习,家务自己是忙的过来的,叶卫明没空做的就放着,等自己回来做。当然如果真没做,被她看见一团糟,会不会发火打骂生气的事情暂时就不提了。
下学期的期中考试叶卫明再次进步到年级前三,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都收到公孙丽的招呼,拜托他们最后2个月,多照看着叶卫明,免得小男孩哪天突然贪玩不上进,有情况多联系。叶卫明作业都在学校做好,回家看的是初一课本和作业。公孙红叮嘱老二老三不能吵哥哥学习,外公外婆也私下炖个蛋加餐算是补营养,叶卫明虽然很确定自己没问题,在家长们我不紧张我只是关心的氛围下,认认真真地考完了升学兼毕业考。他毕业回校拿成绩时,看着这破旧不堪的小学,不禁感慨读了三年的小学,和30年后的学校比条件有多差。低年级课堂是老早私人祠堂,没收直接作为教室用,光线很是不好,高年级课堂是祠堂隔着操场对面的长条平房,他记得是原来毕业那年开始改建扩新的,如果历史不改变,那还有两年。前世他和弟妹们都在镇中心小学就读,希望这世从他起,大家越走越高。
小学已经开始放暑假了,学校门口的通知栏上贴着两张大红纸,毕业班的学生、家长围得水泄不通,叶卫明很自信,从上往下看。果然第一名用大大的黑色毛笔字写着自己名字,重生第一年自己没有白白度过,不敢和那些开足金手指,重生后呼风唤雨的能人们相比,自己基础太差,起步时能扎扎实实走好,自己就没有浪费。周围有相熟点的同学们拍背邀肩的围着他,与有荣焉,家长们夸他羡慕他问他下一步的打算,纷纷纭纭,煞是热闹,有毕业班老师过来通知大家到班上拿成绩单了。
班主任开了最后一次班会,理所当然地表扬了叶卫明的巨大进步,和其他一些考得比较理想的学生,告诉他们180分以上有可能被城里中学录取,其他的学生120分以上的基本被镇中学录取,其他的学生要么留级再学一年,要么就是务农了。84年虽说是改革开放第4年了,但实际大家还是过着老样子的生活,该上班上班,该种地种地,从事小商小贩的人既少还常因不是铁饭碗被人看不起,所以很少人会外出打工,因为不知道有这种机会,也没胆量去闯闯看。
城里中学录取了会发录取通知书到学校,班主任让分数高的几位在8月中旬到小学来问结果,镇中学合格线上的学生,到9月1日开学时间直接到镇中学看通知栏上有没自己名字,不在榜上意味着自寻出路。学生付高价作为议价生或者交赞助费入学还是8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有的,小镇还没这风气,考不上,学生的出路主要看家庭条件,如果家长是居民,小朋友没有其他出路,一般会小学留级在读五年级(又称回炉),如果家长是农民,小朋友多半就是回家扛锄头去了。
暑假叶卫明又开始卖冰棒,弟弟妹妹卖糖水的小贩生涯,这次大家都轻车熟路,他向母亲保证会赚出下学期3人学费,自己初一,叶卫强二年级,叶卫英直接读幼儿园中班的学费。叶卫英是3兄妹中的白胖子,圆润可爱,今年4岁,能帮助二哥看摊子,还嫩生生的吆喝糖水了。
公孙丽在城里婆家和姑姑家都托了人,确认只要大外甥考上一中分数线,肯定被录用。熟人一得到一中的录取名单立刻打电话通知公孙丽婆家转告她,叶卫明190分成功考上一中。叶卫明主要是作文和古文有失分,数学是满分成绩。公孙丽一接到通知,兴冲冲奔到娘家转达好消息,还迫不及待跑去纺织厂让门卫告诉公孙红,好早些开心。
叶卫明是恢复高考后,小镇头一个考上一中的,这个好消息比他考了镇里第一名还要耀眼夺目,刹时传遍丁字街的街头巷尾,难得地享受了和小镇的绯闻啊是非啊一样风速传播待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