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想法散文
《北京烟树》——和火车赛跑的男孩

《北京烟树》——和火车赛跑的男孩

作者: 夏林曦 | 来源:发表于2023-05-04 06:52 被阅读0次

九比一的回忆

北京人工体育场是踢球的。体育如同烟酒一样不分家,野球有野球的踢法,但凡有人能踢起来,只要缺人,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加,很快就成为半脸熟,直接拿人家的矿泉水喝。

我不算资深球迷,不为了踢球,只为那足球场上方广阔的天空。那天空无比明亮,阳光如此灿烂,让人感觉工体永远年轻。

也许是拳击不方便多人比赛,于是人类发明了足球。哪怕你不看足球,也得知道国家队或故乡队的比分,以表明你活在这片土地上。

2002年韩.日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队出线以后,北京城的老少爷们儿自发地到天安门广场庆祝,他们高唱国歌,一路高喊着中国雄起。欢呼声飞越天安门城楼,飞越午门、故宫,回荡在整座北京城。那时候,哪怕你用自行车给穿白裤子的街头混混儿印上了泥印,他们也笑嘻嘻地说:“没事,没事,国足出线了。”

北京文化充满了怀旧,20多年前踢了人家一场9 : 1,然后就讽刺人家一辈子不合适。国足也充满了怀旧,球迷们时不常会说起民国时的李惠堂和宋朝的高俅来,可要永远是“我们祖上比你阔多了”,那就成了阿Q。北京文化这种端着架子碾压一切的“怀旧”,有一种没原因的“牛”,带有某种文化优越感的霸权主义味道。胜利是“必须”且“应该”的,赢在现实中,还得赢在口头上。无论胜败,总之最牛,这是缺点,也是特色。

侯磊期望再过50年,等他七老八十了,估计还有可能会记得14岁时那场北京踢上海9 : 1足球赛的种种细节。而那时中国各地将建起现代化体育场馆儿,全民都有充裕的时间来运动玩耍,那时的球场会更加文明。

这种双方一共22个人,追一个球的体育项目,不再仅仅是身体的运动和情感的宣泄,而是一门生活的艺术。

再来一个汉堡

每一处肯德基旁,都有一处和麦当劳,他们犹如北京公交车方向相反的两个车站牌,彼此是兄弟,也是冤家。

肯德基很早与顾客互动,曾推出一个叫“奇奇”的卡通形象,造型是一只眨着眨着一只眼,穿肯德基制服和美式大头红皮鞋的笨鸡。它会出现在肯德基寒暑假赠送的画册里,让孩子们在做假期作业时把它涂满颜色。可是,作业是在临开学才赶出来的,至于画册则早已变成了纸飞机。

相形之下,麦当劳的营销策略似乎更高一筹。这么一家卖快餐的铺子创造了汉堡大学。它带来了一个小丑——麦当劳叔叔,给孩子们过生日会。带来儿童乐园和开心乐园餐,顺便送亲情送玩具送钥匙链。

麦当劳是一种倒推式的经营,以下游控制上游,以快餐店控制了种植场,如同汽车厂家与各种供应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先建供应链、仓储和运输系统,后开店。

麦当劳开到意大利时,曾遭到数万人集结于广场的游行反对,而北京没这景儿,北京人对它拥抱的多。它如入侵的外来物种,如水蛭一般吸附到北京这座古城中。它一边抹杀食物的个性,一边打阵地战——如蛛网般开遍了大小城市。它不是厨师的手艺,而要的是规范的流程。

再来一个汉堡,那是给我奶奶带去的。

奶奶生于民国二年(1913年),几乎是清朝人。我之前请奶奶吃过三明治,现在请奶奶吃麦当劳。她用慈禧太后那个年代的北京话说:“这算什么?酸一口甜一口的。”

老辈儿人在味道上不一定接受麦当劳,若真吃,也是使劲儿往胃里塞,不解饱还噎得慌。更有人恶语相加,一个个用手指点麦当劳、肯德基、方便面……它们是垃圾食品,每一根薯条和每一渣牛肉饼的肉粒种都汪出油来。饮料都是碳酸的,藏着一股股能够把你的骨头溶化的毒气。孩子们满眼都是不实的浮光,吃的早早发育,没了肌肉。

这是来自老百姓的批判,而知识分子更有说辞:食物应该由活人来做,而不是机器。快餐是“反.人类”的。它们在民主时代企图如统一思想般统一味觉。连秦始皇都没这么干过,吃饭真的是要讲科学,讲口味儿,否则干脆直接输液得了。

的确如此,快餐文化让多少年轻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享受其中。殊不知它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多大的隐患。

侯磊作者认为,如果类似麦当劳的这种机械化的模式不可战胜,终归有一天,即便所有的饭馆都不是洋快餐,我们的生活也终将改变。

执念

北京是一座包容的城市。外地人一拨拨进来,凡在这里居住三代人以上,就成了“老北京”。他们同样也会升起对北京的执念。

北京人对古城的旧念十分固执。他们会用五十年来的名字来称呼一条胡同,会在城墙拆除五十年后,仍按二环路的标准来区别城里城外。仍采用进城、出城来指代从胡同区域到海淀中关村的跨越……

漫步在王府井大街,看看变形金刚一样的新东安市场,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地方还是那个地方,风景却不是那个风景了。市场变了,旧京的风物变了,但生活总不会变。

消失的会馆

我们和古代离得并不遥远,比如“80后”一代,很多人从小在老家还住过几百年以前的老屋,似乎只感觉到了四合院的脏冷差、地方小、冬天烧煤球、没厕所没法洗澡,现在“煤改电”了,修改水系统、排水系统也不费劲了。

四合院儿是四面房,胡同是四合院的载体。那些多进的四合院都拆了盖楼,改为了学校机关,而南城有几处古建筑特别值得记忆一番。北京的会馆儿多在南城,是明清时期外省的士绅们在京集资新建的聚会联络地,相当于驻京办事处。会馆有大有小,建筑多样。关中会馆意义重大,又建筑精巧,是陕西商帮的缩影。尘埃总有落定的一天,2012年7月,关中会馆被全部拆除。

仿佛是一夜之间,如今的游客们都要进老房子看看,而住在老房子中的人却是越来越少。老房子拆了,能回迁的就地上楼,不能回迁的搬到郊区。

任何事情都有得有失,你若想右手抓住些东西,就必须把左手抓住的松开。我们有了手机,那就不再写信;有了高铁,那水定河就会断流。要盖新楼,老房子就有可能在推土机的轰鸣中沦为废墟。

看了根据北村小说改编的电影《周渔的火车》,周渔——一个每周在火车上奔波的美丽姑娘,徘徊在清贫而忧郁的诗人和具有男性魅力的兽医之间,爱情是她生活的负担,火车成了她生活的载体,她把工作、睡眠以外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火车上。当她对于诗人的爱梦破灭后,周渔说:“去看火车。”

多年后,我读了陈忠实的散文《汽笛.布鞋.红腰带》,我感慨道,为什么一个年过50的人,依然清晰地记得平生听到的第一声汽笛,为什么一个12岁的孩子在听到汽笛后,蹬着一双磨穿了底磨烂了鞋后跟的布鞋走上了长路。我第一次看火车时比他小。但感触惊人的相似。而今我开始写作,而他则出了一本厚重的大书。

现如今,我还时不常回到纺织厂附近的铁路桥上去看火车,仍是沿着铁轨走。看铁轨并上又分开,分开又并上,这里消失一条,那里又节外生枝。生活像铁轨一样平直而又错综复杂。我的眼里仍不时闪现着那个和火车赛跑的男孩,闪现着他和火车的影子。

相关文章

  • 短歌(跑不过时间)

    和时间赛跑的那个男孩 输了 和时间赛跑的那个男孩 被带走了 留下几句诗,几本书。 头也不回 悄悄的走了。 献给曾经...

  • 《北京烟树》——今夜,不哭

    奥运的圣火在北京的上空燃起,北京作为唯一一个双奥的城市又一次惊艳了世人。北京,从来都是一座充满了神秘和吸引力的城市...

  • 火车🚉男孩👦

    “你们是怎么认识的呢?”小桃红好奇的追问着有些羞涩的脸红红的陶婧,205宿舍另外几个小伙伴也翘首以盼着。 “在火车...

  • 与己。赛跑

    人的一生都在赛跑。 小时候和考试赛跑,和分数赛跑。 年轻时和情敌赛跑,和学位赛跑。 男人和事业赛跑,和金钱赛跑。 ...

  • 难忘还是京城——评《北京烟树》

    工作这么多年,也走过了很多城市。但是除了自己的家乡之外,最有感情的可能还是居住过几年的地方——我们国家的首都北京。...

  • 这就是记忆中老北京的样子——《北京烟树》

    纪念一个城市,似乎永远不会太晚,你去到那里,用心去行走,觉得亲近,并且难忘而可以铭记。 去到一个城市,内心总是充满...

  • 《火车上的男孩》

    ① 火车上,一个男孩在掩面抽泣,他二十多岁的样子,正值芳华。他时而擦擦眼泪,...

  • 追火车的男孩

    呼啸的火车在衣衫褴褛的小男孩面前停了下来,车门渐渐的开了,人们拿着自己的那一张车票纷纷上了火车,人流不断的...

  • 火车上的男孩

    一月的青岛有点冷,虽是北方的一个城市却很少下雪。我的一趟旅行到此结束有点伤感但看到了以前在书中的大海很心满意足。我...

  • 烟树

    那一定要收回来的吧 清晨迷雾中的清露 不比琼浆 亦不是烈酒 没来由的又走到了村落 袅袅炊烟 对了 还有院子里那棵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北京烟树》——和火车赛跑的男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fmj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