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一个城市,似乎永远不会太晚,你去到那里,用心去行走,觉得亲近,并且难忘而可以铭记。
去到一个城市,内心总是充满期待。期待遇见一些不一样的城事,遇见一些不一样的人,遇见一些不一样的心情。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城,只因我们与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总想用语言去表达自己与这座城的情感,却又似乎怎么也说不尽。
《北京烟树》是青年作家侯磊的全新散文集,他之所以取此书名,是因为“燕京八景”中有“蓟门烟树”一景,意指北京前身蓟城的古城墙上树木蓊郁,如雾如烟,他将此书寄望于依依柳烟中,述世态变迁,品人情冷暖,发怀古幽思。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作者为我们讲述了他眼中的北京、他生活的北京,记叙了胡同人生、街面儿江湖、古都掌故,他将往日生活的回忆与这座古城的故事紧紧融合在一起, 展现着北京市井的人间烟火。
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纵横交错,织成了荟萃万千的京城。胡同深深,京韵缭绕。胡同作为北京古老文化的载体,具有一种永恒的魅力。北京的胡同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沧桑,记载了这块土地的历史变迁、时代风貌,它是老北京人鲜活生命的象征,更是北京古老文化的体现,行走在这清净的胡同中,仿佛穿越了历史,寻找这都城的记忆与遗存。
那些古旧的胡同,飞檐上刻着朝代的更迭,喜欢的是那些暖眼的夕阳,余晖映着城市的故事,喜欢的是那些老人缓慢的脚步,背影写着相敬如宾的过往。
书中描写了在后海街边的京剧发烧友,他们拉着二胡、扯着嗓子,卖力地自娱自乐。我想,恐怕只有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才有这般兴致吧。
看到书中情景,不免勾起我对北京的回忆,读时常让我产生一种错觉,这里仿佛只是一个小城,人们安逸、幸福、不紧不慢地享受着每一个日出日落的日子。没有城市户口的压力,没有街道拥挤的交通,没有污浊雾霾的空气,或许这一切是这个城市本来的样子,只是我们看到了不同的景色。
回想起我心中的北京,无数的玻璃建筑,如同巨大的网,将人与人拢聚。每个人的脚步都很匆忙,站在那里仰望穿进天空的高楼大厦,渺小到在明晃晃的玻璃光影中,找不到自己存在的证明。好在这里并非只有钢筋水泥和晃人双眼的玻璃建筑,那些隐匿在街头巷尾的小店,让人总有些难以割舍的温存。
烟袋斜街、南锣鼓巷,还有诸多并不记得名字的小胡同。流连于一家家别致的小店,为一瞬间的吸引而驻足,买下精美的明信片,却因为不知道想给的人的地址还留着一片空白。有时候难免心生贪婪,遇见喜欢的美好就急于裹挟带走,可是最终会发现那些不过是贪婪的人贪婪目光的落点,最终带的走的只是物件,并非情感。
《北京烟树》既是一本散文集,又是一本故事书,还是一本老北京文化的历史书。那些年车马慢,一封信要好久才到。世事变迁,若非有非凡眼力,又怎能把帝都的精神流脉,把握得如此细致入微,正如作者自己所说,宛如一张平面地图,一座城市的沙盘模型,升起无数充满灵性的光,那光中蕴藏着记忆、智慧和生命。
每个城市都有一段热爱,你走过不同的城市,总是为能在一座陌生的城市中兜兜转转而欣喜若狂,最后你看到一片夕阳,一汪湖面,心不自觉的安宁,再对自己说,回家吧,回到最初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