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
鹅妈妈童谣:英国工业革命时代飘荡的幽灵

鹅妈妈童谣:英国工业革命时代飘荡的幽灵

作者: 秦老师的睡前故事 | 来源:发表于2019-01-02 12:05 被阅读0次

     鹅妈妈童谣是英国民间童谣集,这些童谣产生的时间跨度达几百年之久,大部分产生于18世纪,甚至追溯到更为久远的年代。现存的鹅妈妈童谣约有八百多首,内容包括幽默故事、游戏歌曲、谜语、催眠曲、字母歌、绕口令、动物歌等,是英国儿童必备启蒙读物,在英美文化圈中流传甚广。

    关于鹅妈妈童谣的起源至今没有确切定论,一般认为,源于1967年法国作家夏尔·佩罗出版的故事集,之后便开始不断扩充,从中世纪的家族故事到意大利、法国传说……新的童谣不断增加,但那些具有英国血统的传统童谣一直存在其中。鹅妈妈童谣就像一本记录了不同年代、不同内容的百科全书,以各种活泼生动的故事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为孩字们带来启示。

    与此同时,鹅妈妈童谣中还包含了大量隐晦、恐怖的内容,如“发疯的人”、“被肢解的尸体”、“杀掉了父母的小孩”等,这些内容完全颠覆了传统定义上的童谣。有学者认为:鹅妈妈童谣中的绝大多数并不是首先为孩子准备的,而是成年人的迷宫。童谣具有隐喻叙事的功能,通过对事件片断的表面叙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隐喻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情感和价值观。

    从鹅妈妈童谣产生的时代背景来看,18世纪的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贫富差距与阶级对立,政治黑暗、经济压迫、宗教束缚、瘟疫疾病与社会动荡成为当时英国底层社会的真实写照。残酷的现实让人们难以畅快地表达出自己的不满,具有隐喻叙事作用的童谣便成为人们宣泄情绪的渠道。鹅妈妈童谣所折射出的,正是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

    一、《六便士之歌》与政治隐喻

    Sing a song of sixpence

    唱一支六便士的歌

    A pocket full of rye

    口袋装满麦子

    Four and twenty blackbirds

    二十四只黑乌鸦

    Baked in a pie

    被藏在烤好的派里面

    When the pie was opened

    当派被切开

    The birds began to sing.

    鸟儿一齐鸣唱

    wasn't that a dainty dish

    难道这不是一个美味的佳肴

    To set before the King?

    献给我们的国王?

    The King was in his counting house

    国王在他的金库里

    Counting out his money

    数着他的金币

    The Queen was in the parlor

    王后在客厅

    Eating bread and honey

    享用着面包和蜂蜜

    The maid was in the garden

    女仆则在花园里

    Hanging out the clothes

    晾晒着衣服

    there came a little black bird

    飞来一只小黑鸦

    And pecked off her nose!

    却啄了她的鼻子!

    “唱一首六便士之歌”的语句在不少文学作品中都会出现,据考证这首童谣大约出现于17世纪中叶,一般认为其代指的是英国都铎王朝的第二代国王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一任妻子凯瑟琳王后和第二任妻子安妮的故事。亨利八世不满罗马教廷对英国的控制,借口无子废掉了王后凯瑟琳,发动了英国史上有名的宗教改革运动。在童谣中“国王”指亨利八世,“王后”指凯瑟琳王后,而“女仆”则代指安妮。亨利八世与凯瑟琳王后结婚后,又爱上了王后的侍女安妮。当时的罗马教廷规定:天主教徒禁止离婚,亨利八世以此为理由发动宗教改革,以英国国教取代了罗马教会在英国的统治地位,使英国由一个天主教国家转变为新教国家,随后废除凯瑟琳王后,娶安妮为妻。

    安妮王后在婚后没有生育儿子,这使亨利八世很失望,结婚三年后便被亨利八世以通奸、乱伦等莫须有的罪名斩首。在童谣中“黑鸦啄掉了侍女的鼻子”隐喻着安妮的死亡。“二十四只黑乌鸦”从派里飞出来则起源于1549年的一本意大利食谱:把活的小鸟放在派里,当切开派时,鸟会飞出来。根据牛津字典对童谣的解释,用派掩盖各种惊喜,是16世纪人们喜欢使用的一种技巧。

    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前期,贵族与平民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人们借用对历史上王室的嘲讽来表达心中的不满。这一时期的鹅妈妈童谣中保留了大量关于都铎王朝宫廷的隐喻,如“国王在他的金库里,数着他的金币。”又如在著名歌谣《伦敦铁桥倒塌》中“亲爱的朋友,带着钥匙把她锁起来”一句,正是对伦敦塔的露骨描写。公元11世纪末,征服者威廉下令在英格兰大地上修建坚固的城堡以巩固的统治,泰晤士河畔矗立起一座诺曼底式的城堡群。伦敦塔曾被用作皇室宫廷,但随即沦为关押重犯的监狱,英王爱德华四世的两名幼子、亨利八世的两位王后先后被囚禁在这里并被处死。工业革命时期,伦敦塔中秘密关押、处死了大量激进的改革分子,成为了人们谈虎色变的囚笼。


    二、《叛逆的玛丽》与宗教束缚

    Mary Mary quite contrary

    玛丽,玛丽,非常叛逆

    How does your garden grow?

    你园中的花草长得怎样?

    With silver bells and cockle shells

    银色的铃铛和美丽的贝壳

    And pretty maids all in a row

    漂亮的女仆排排站

    这首看似天真无邪的童谣讲述的正是英国都铎王朝著名的暴君“血腥玛丽”。玛丽公主是亨利八世与凯瑟琳王后的女儿。公元1533年,亨利八世为了迎娶爱人安妮,不惜与罗马教廷决裂,并最终宣布和凯瑟琳王后长达24年的婚姻无效。

    玛丽公主不信奉父亲提倡的英国新教,而是和母亲一样成为了一名极其虔诚的天主教徒,凯瑟琳王后被废黜后,玛丽的身份也由公主变成了私生女和异教徒。极端压抑的环境养成了她倔强刚强、嗜血残忍的性格,带着对父亲深深的怨恨,她即位后在英国复辟天主教,发动了严重的宗教迫害,残忍的烧死和折磨新教徒。在她统治期间,整个英伦半岛都笼罩在硝烟和恐惧之中,因此玛丽一世又被后世称为“血腥玛丽”。

    在这首童谣中,“花园”指的是当时被迫害的新教徒的墓地,而“银铃铛”和“贝壳”则是刑罚工具的隐喻,“女仆”指当时的一种斩首设施。在玛丽一世统治时期,英格兰的宗教迫害达到了顶峰。在玛丽一世下台之后,同父异母的妹妹伊丽莎白一世成为了英国女王,她采取宗教宽容政策,对新教、天主教教徒一视同仁,随之开启了日不落帝国的百年“黄金时代”,为即将进行的工业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中,新教徒们用自己的努力创造财富,但基督教中的神学思想还是无时无刻笼罩在英格兰的上空,对科技的发展与工业的进步造成了极大的阻碍,人们将玛丽一世的宗教迫害用隐晦的方式编入民谣之中,以此来铭记那段逝去的历史,也从侧面反映出他们对当时宗教束缚的担忧。


    三、《咩咩,黑羊》与经济迫害

    Baa, baa, black sheep

    咩咩,黑羊

    Have you any wool?

    你有羊毛吗?

    Yes, sir, yes, sir

    有的先生,有的先生

    Three bags full

    有三满袋子

    One for the master

    一袋给主人

    And one for the dame

    一袋给夫人

    And one for the little boy

    一袋给小男孩

    Who lives down the lane

    他住在小巷里

    欧洲中世纪后期,英国养羊业发达,羊毛贸易迅速发展起来。在14、15世纪农奴制解体的过程中,新兴的资产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圈地运动”。

    这首童谣正是人们对爱德华六世统治时期,圈地运动给穷人生活造成苦难的真实写照。在童谣中,对袋子的分配指“羊毛出口税”。由于羊毛成为大宗出口产品,羊毛及呢绒的出口关税成为英国王室税收的重要来源,公元1275年,英国王室对羊毛、羊毛皮和皮革开征出口税:规定每袋出口的羊毛缴纳6先令8便士,羊毛税成为王室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到15世纪下半叶,仅这项税收一年就可为王室进账3万英镑。羊毛贸易的发展使圈地运动愈演愈烈,繁重的课税进一步加深了原有的贫富差距,无地可耕的农民大量涌入城市之中,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与市场。

    在这首童谣中,“主人”象征着国王或国王收税的代表,而“夫人”则象征着教会,小男孩可以保留最后一袋羊毛,但住在小巷中的他可能已经不能维持生活。对底层民众来说,高额且连续的羊毛贸易征税,使他们不得不夜以继日的工作以维持生计,如果在战争年代,还有许多额外增加的税种,这使得底层人民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

    英国工业革命时代,资本家们大肆掠夺利益,压榨工人的剩余价值,很多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每日的劳作仅仅能够维持一家人的温饱,底层民众们随时都处于破产的边缘。在机器时代的洪流面前,个人的挣扎显得无比渺小,人们又记起了导致他们背井离乡的直接原因:羊毛出口税,并将其以童谣的形式流传至今。


    四、《玫瑰花圈》与瘟疫疾病

    Ring around the rosy

    编一个玫瑰花圈

    A pocketful of posies

    口袋里装满花朵

    Ashes, Ashes

    灰烬,灰烬

    We all fall down!

    我们都倒下了!

    除了政治黑暗、宗教束缚、经济迫害之外,瘟疫疾病也让底层的人们在毫无希望的泥潭中挣扎。《玫瑰花圈》并不像她表面上看起来那般美丽,所指的正是中世纪蔓延了整个欧洲的瘟疫:黑死病毒。1347年至1353年,一场被称为“黑死病”的鼠疫蔓延了整个欧洲大陆,有近2500万人的生命被瘟疫夺走,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童谣中的“玫瑰花圈”指患者皮肤上出现的圆形红疹,是黑死病病发时的最初症状。“口袋里的花朵”指当时把花束放在衣服里抵御疾病的习俗,中世纪的人们认为花香可以保护身体免受疾病,同时能覆盖死者的气味。歌谣中的“灰烬”指死于鼠疫的人的尸体火化后的灰烬。“我们都倒下了”则指所有人生命的终结。

    黑死病瘟疫引起了欧洲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巨大震动,给欧洲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在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时代,无数农民的涌入使得城市不堪重负,当时的伦敦城污水横流、城中贫民窟遍布,每天都被大工厂所喷出的黑雾笼罩。城市管理的缺失、污染物的四处排放、医疗设施的落后使得十八世纪的伦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混乱的城市之一,每天都有各种人死于瘟疫和疾病,富人们坐在马车中招摇过市,穷人们只能躺在狭小的床板上等待着死亡的来临,空气中充斥着下水管道的气息,连泰晤士河也变得臭气冲天,《玫瑰花圈》表面上描述的是中世纪曾经发生的鼠疫,但实质上却是对工业革命时代人类生存环境的无声控诉。


    参考文献

    [1]秦丽萍.文化差异在长治童谣和《鹅妈妈》中的对比分析[J].长治学院学报,2017.

    [2]赵跃.隐喻叙事与恐怖艺术——文化人类学视角下的鹅妈妈童谣[J].民俗研究,2014.

    [3]周蓉. 触摸英语童谣的真实[D].合肥工业大学,2013.

    [4]胡璐. 从英语童谣中社会阴暗面主题浅析其教育意义[D].西南财经大学,2007.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鹅妈妈童谣:英国工业革命时代飘荡的幽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fqz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