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搜《风味人间》的,结果愣是误打误撞点了《人生一串》。结果一看就停不下来,第二天我还带着全家去吃了韩国烧烤(请原谅这里中国烤串儿基本没有)。这call for action的力量,《人生一串》做到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5836163/255b3fd7cfba328b.jpg)
突然想到法拉盛那里飘来的烤羊肉串味儿,哎,晚上看《人生一串》简直是对大脑,胃,口腔的巨大刺激,一次次强忍着咽下口水,提醒着自己,下次回国一定要吃。。。
巨喜欢《人生一串》的文案,太接地气,接地气到让我觉得如此平易近人,近年来少见的佳作,给满分。 扬州中学门口的商老三烤串那集印象尤为深刻,文案说:校长的名字可能没人知道,但是商老三的名字学生们都知道。。。老师上午让去吃烤串儿的学生罚站,晚上自己也跑去吃烤串儿。。。画面和文字都太有亲切感,虽然不是扬州中学的学生,但是却一下回忆杀回初高中,那时候不是吃烤串儿就是涮串儿,从豆腐串儿到年糕,从羊肉串儿到牛肚,哎,写着写着我这也是口水要流的节奏。
纪录片着眼于老百姓的生活,片子里的饭店老板和食客,都是和你我一样的普罗大众,借着串儿对味觉的刺激,伴着小酒儿,朋友之间就可以掏心掏肺。所有的店铺小到路边无名父子的烤架,到有历史的个体连锁烧烤,这些店铺没有豪华的大酒楼,也没有我们平时见不到的5星级大厨,是我们都可以去消费,去享受美食的地方,这也让我倍感亲切。
民以食为天。我老跟生物哥说马斯洛第一层,我的第一层排第一的基本就是吃。我成天嚷嚷减肥,我爸就跟我说你饿的时候和饱的时候说的话怎么都不一样啊。而看到这些外焦里嫩,想着就是香味四溢的烤串儿,我只能说如果有一天能吃到,那天我不减肥,呵呵。
全球信赖的阿龙在我看来和寿司之神一样也在不断提升着客户的微观体感,可以说纪录片里的每一个店主都是,他们的串儿种不同,但是都是把热情,时间和心思都花在琢磨烤串儿上面。虽然米其林可能永远都和他们无关,但是米其林又和我们有多大的关系呢?阿龙每天都在换地方,他发出感叹:在城市的夹缝中生活,好难。
还有各种奇葩的烤串儿比如猪眼球和扑棱蛾子等,我可能还得三思后决定是否尝试,但作为一个也是无肉不欢的动物,我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可能送到嘴边儿的烤串儿。生物哥看的时候虽然嘴上说有些烤的东西可能致癌,但是他也还是表达出强烈的想吃的愿望。按照我一贯的思路就是先吃饱了再说。。。
烤串儿,让马上到来的猪年更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