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打算开始专注的做事时:
第一步,就是要改变你最大的外环境,这个外环境就是你身处的地方。
比如想学习每天去自习室的话,学习效率自然会高出很多。安静的图书馆和嘈杂的麦当劳相比,-定更容易让你不费力的专注。就连办公室都不是一个好环境,那里有太多的干扰。
当你想认真干点什么,尤其是工作以外,你希望充电学习,提高自己,请你移步到家家以外的地方,那里的一小时,顶得上家里的两三个小时。
但如果你的大部分时间都已经被工作吸走,你也确实没法去改变你办公室这个大环境,没关系,你可以直接执行第二步,改变你的工作小环境。对于.上班族来讲,工作小环境主要就是你的办公桌,混乱不堪的桌面直接影响你的效率,各种零食小吃小宠物时时刻刻勾搭你分心,把办公桌整理好,就能让你进一步获得专注。首先,你应该断舍离一下,把所有不必要的物品都从你的视觉中移除,该扔扔,该归档归档,该给人给人,做到眼不见心不乱。这样就只留下了最常用的物品这些东西要摆放在固定的位置上,每次不用多想拿起就用,用完了就放回原处。
办公桌的上的抽屉最好不用,要用也就只用一个其他几个抽屉最多用来存放不常用的存档文件, 所有归档的资料都要挪走摆放在其他地方,千万不要堆在桌面上,那只会越堆越高,找东西也不好找,别小瞧那一摞东西堆在那儿,天天眼睛里瞅着它们效率肯定降低。
手机是效率的大敌,视野范围内里有它总会忍不住想看它,消息有没有被回复,快递是不是在路上,你总能找到理由拿起它。专心工作时,手机的正确摆放姿式是扣着放,屏幕朝下,静音,这样将断绝屏幕的干扰,更进-步,你最好把手机也移出视线,放进抽屉里,塞进书包里,如果你使用笔记本电脑,也可以直接放在屏幕的后面。
这里提到了电脑,也就是你要整理的第三个环境
电脑里的环境。
由于现代人工作越来越依赖电脑,即使周围空无一物,电脑里能让人分心的东西也是超级多。在我电脑的工具栏里,只有文件夹和浏览器,别无其他,这么做和收拾桌面的道理- -样,视觉上保:持最低限度的干扰。
即时通讯工具会随时打断我们,使我们的精力从当前工作中抽离,发完信息后,还得努力聚焦接上刚才的工作,这么一打断,工作效率就会大幅度下降。
工作和睡觉类似,都是分阶段的,你从最开始较为低效的睡眠阶段逐渐进入到较为精华的睡眠阶段,如果过程中有人拍醒你,你是没办法从刚才的阶段接着睡的,只能从头来过。-夜如此,即:使你一直在睡觉,你的精力也无法有效恢复。很多工作也是,不断的被打断,工作就无法深入的进行下去,必须得有-段整块的专注思考和投入时间才能有效把它完成,而我们进入那种状态是需要时间的。
提到状态,我们就从外环境进入到了内心环境,接下来,你的第四步是调息静心,这是-种呼吸练习,通过有规律的深呼吸使自己的心率降低,内心平静,去除杂念,在这样的状态下,人做事时会更加稳当,更容易集中精力。
第五步,则是要改变我们对所要执行的任务的感知,创造专注的条件,这就是帕金森法。
帕金森是位英国的政治学家,并且对时间效率问题相当有研究。他发现,人的专注时间有限,通常只在任务执行的前30分钟里效率逐渐提高达到峰值,之后很快就会迅速降低,再之后的工作效率将会一直很低下。
通过蛋糕切分法,对行动设定了明确的目标结果,而且行动花费时间较短(30分钟以内),可以较快完成并得到反馈。通过自然计划法,你已经对行动的过程了然于胸,制造出了掌控感,同时也意味着这是你力所能及的事情,唯一的挑战就是更为高效专注的把它完成。因此,你已经将原本大而模糊不清的事情变成了小而清晰具体的行动,做起来的感觉是轻松的,再补_上一个思考就可以让自己非常专注的工作一一预计行动所需时间。
帕金森发现,如果你有- -份两小时的工作,却有八小时的时间,你很可能用八小时才磨洋工似的完成这个工作,核心的原因是,你在行动前并不清楚你应该花多久来完成这个工作,于是就会有多少时间用多少时间。
而通过自然计划法的最后一步,大脑预演,你已经可以在头脑中模拟一遍任务的执行过程,这就意味着,你可以比较准确的估计行动所需花费的时间,并精确到分钟。当你知道你当前的任务需要25分钟完成时,你就更可能用25分钟来搞定,效率就出来了。
第六步,也是最后一个技巧,就是在执行的过程,中主动碎片化。
根据帕金森定律,我们没办法在长达数小时的时间里一直保持高效率,那不是人类,而且这过程是很煎熬的,需要忍住很多想做的事情不去做,白白消耗了意志力。
与此努力强逼自己这样,不如干脆把任务和放松统统打碎,任务用蛋糕切分法切到30分钟以内,执行的时候,则完成一个任务,就用2~ 5分钟放松一下,喝水、走动走动、看会儿手机,而不是接着去干下一个任务,这样有张有弛,我们不会觉得累,该干的都干了,而且一旦开始工作,就能快速进入状态并高效执行,难道不是最理想的状态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