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就是我们的生命,把握我们生命的学问,认识我们生命的学问。历史不是一种自然的生命,而是一种精神的生命。是文化的生命。所以离开了它的历史文化精神,这个民族就不可能存在了。
今天我们的中国人,历史知识缺乏,没有历史的知识,就等于没有民族的生命。
我们的文化生了病?但我们不能因病,而厌弃生命。
研究历史的方法,应该从现实中找问题,从过去时代中找答案。我们要根据哲学来讲历史,离开了历史精神,就没有深长的认识和经验。一切问题都在自己身上解决,也要从自己身上去寻求。中国历史精神的复活才是中国民族精神的复活。
要发扬人类文化,发扬道德精神,达到人类所应有的最高可能的理想生活,出发点是个人,终极点是天下和国家。中国是个人、家庭、国家到世界一以贯之的国家。
元清两代,他们都是异族人,有意违反中国的传统政治,清黑暗但比较高明。上面讲过的考试制度,在元代虽有,名存实亡。用来限制皇帝的,在清代一概不存在。认为经济可以决定一切是一种错误观点。并不存在单纯的经济问题来领导社会、控制社会。
秦汉以后的中国社会是一个流品社会。中国社会,从此可分为士农工商。中国在秦汉以后形成了“士人政府”。唐以后的制度属于工商的户口,不准应考。所以有“耕读传家”的说法。是非常注重农业文明。今天有很多读书人失却了为公共服务的责任感。只讲个人权利不讲仁爱牺牲。中国向来有一套士农合一经济的传统。
柏拉图认为,一个国家的教育要配合这个国家的政治。亚里士多德说人类是一个政治性的动物。如果教育只专讲知识和职业,对社会会发生两大影响,一是是人与人之间逐渐的分离。二是叫人与人尽成为比赛。今天的中国人连当年满洲人的知识也没有。应该以文化来引导政治。
珠江流域的广东一省,在唐代只出了一个宰相。福建直到唐代韩愈始有第一个大学生进入大学。宋明两代文化学术最活跃的是在江西。江西人掌握了全国政治文化上的最高地位。到明代下半期是江浙人兴起,到清代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西南地区人跑上了政治舞台。最能长期稳定的应该首推山东省。最能够代表中国正统文化,山东人最有中国标准,他们最强韧最活跃。第二,其次河南,陕西,山西,河北人,至于江浙闽粤,气魄不够雄伟。
身体只是拿来表现我们生命的一项工具。最高的表现,无非在爱和敬。最高的要求也是爱和敬。我们因需要凭“道”的精神来创造环境,不该由环境来摆布,知识只是生命使用的工具。都是外物,不是生命之本身。衡量人的行为和品格的精神才是真生命。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即是我,我即是人。
中国人创造了中国文化,也可以说中国文化创造了中国人。西方正在讲开物成务。而中国人讲到正在修齐治平。中国文化是内倾的,易地则皆然。是超越时空,自由独立的。中国易经里有“人文化成。与情深文明”。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理想。中国传统文化最看重这些有理想有德性的人,一切所遭遇指社会条件可以无往而不自得。“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三国志人物必以管宁为首,颜回列孔门四科之首。
做人每天都有进步,着每一个人能生活的每天都有进步,岂不是一个最快乐的人生吗?而且每天有进步,进步无止境。是当下即是即此刻,此刻是一完人。当下可以完成我最高的理想,最完美的人格,而不必待到以后,自然也不必等待死后升到天上的。在其内心自觉尚有,至今无解之快乐,一步步向前,同时即是一步步的自我完成这样的人生,岂不是最标准最理想,最有意义,最有价值吗?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不做春风之得意忘形,最哲学者即为最革命者。
晚明大学者致学:一、立心之诚。二。制行之苦。三,为学之笃实与广大。四,著作之宏富与精美。
纯粹为国家民族之无限生命着想,那内心之坚定,外行之纯洁,意志力之坚毅,全部人格之调整,始获有高龄。
我们要学其立心,学其制行,学其治学成业,更应学其生命之坚强康宁。传统与革命的知行合一,内圣外王。
治学必先穷经,兼读史。如果被经锁住,就未免太过迂腐。读史书不多,不能够证明道理的变化。
做学问需体大思精,流俗即禽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