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一场有关拯救母语的的分享。分享者从民族融合进程,语音学,方言在日常生活中的生动举例,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比较,古诗词与乡音的关系,古汉语与日语的渊源的角度带我们进入历史的长廊,领略了吴语,粤语,西班牙语,以及意大利语的魅力。
分享快结束的时候主持人用无锡话朗诵了李清照的<声声慢>, 婉转温糯的乡音化作温厚的大手灵巧地拨动琴弦,发出叮叮咚咚又回味悠长的琵琶音。将词人的凄清孤寂,无奈萧索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个沉郁凄婉,浅斟低吟的才女在跳动的韵律中隔着时空的晶壁若隐若现。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无锡人,对于哺育我成长的故土总是若即若离。在整个吴方言区,上海和苏州才为世人所知,他们是如此闪耀,他们才是吴方言的代表,面对强势的经济和文化,我总是自卑的,小心翼翼的渴望靠近。因此我从小抗拒说无锡话,很少在公共场合承认自己是无锡人。文化上深深的自卑和不认同,另我犹如浮萍混混沌沌随波逐流,魂无所依。我明明从未远游,却像断了根。
今天这首<声声慢>唤醒了我这个一直在家乡的离乡人,百转千回又掷地有声的无锡乡音一个字一个字地蔻击心房,仿佛一碗热腾腾的银鱼羹落胃,熨帖笃定,心灵上的疏离感一点点在愈合。内心有股莫名的冲动,仿佛远归的游子回到母亲的怀抱,贪婪地吮吸着母亲的乳汁,目不转睛地抓着母亲的容颜。久违了我的家乡,原来我是一直爱着无锡的,原来我的乡音这么美,这么美的乡音怎忍她逝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