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尺码相同的人,赴一场阅读的“真爱”之约,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交流、碰撞,如炎炎夏日中一股清泉,滋润成长的心田……
我们坐上公交,迎着灿烂的阳光前行,绿色的禾苗、绿色的树木从眼前飘过,满眼的绿,让人欣喜。乡村的天,有了绿的衬托,显得格外的蓝。在这样的阅读基地,来一场阅读交流盛宴,于身于心,都是一种美的洗礼。
小飞首先讲到要读经典,他说他近段时间阅读的《包法利夫人》,不管是从作者的语言描写上,还是整个故事的内容上,都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讲到读经典,我也有同感,我读《主角》《艺术家们》《苏轼传》,包括在中学、师范时候读的《平凡的世界》《简爱》《茶花女》等名著,到现在还记忆犹新,这就是经典的力量。所以,为什么我们现在要在小学大力推动“整本书阅读”?就是因为,学生要学会读整本书,大量读整本书,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阅读力,才能有能力去读更多经典,进而汲取经典的营养。
莉琴接着讲,她说她在师范的时候,大量阅读了世界名著,现在感觉最缺的是专业书籍的阅读,所以,正在恶补各种专业书的阅读。这个触动来自于某一年在杭州观摩“千课万人”的名师课堂,看到那些大师的课堂是那样灵动、震撼,深感自己专业的不足,于是决定要不断学习。
教书育人,是我们教师的立身之本,如何来提升我们的专业能力,而不被这个行业所淘汰,或者成为这个行业的最顶尖的人物?唯有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而阅读是最重要的学习路径。学习学科专业知识,提升我们的学科素养,学习教育论著,更好地提升我们对学生、对教育的理解,学习名师课堂,知道如何更高效地育人……这一切,如果只是依懒于原来在大学、师范学的知识,那是远远不够的。
很记得《教师阅读地图》上说的,“教师所有在课堂上的缺陷,都源自于专业知识的缺失。”换句话说,教师素养的高度,决定的了所执教课堂的高度。
所以,凭良心、凭责任来说,教师必须不断阅读、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妃连说,她在家里近几年也不断地阅读,更多想到的是给女儿一个很好地示范吧!可不是吗?每个人当有了儿女,很多行为都不在是为自己了,更多地是想到了他们。拿起书本,有可能就是拿起了孩子美好的未来,这样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妃仪说,她看了很多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所以她看待问题会更从容,并且在教学上,更多想到的是如何激发孩子的兴趣。这不正是抓住了教育的核心吗?学习的力量就是这么大。我不禁感叹道。
爱青也接过话说,真的要多阅读,才不会出现那种一味地应试教育,才不会让学生学得那么苦。
林艳也表达自己近两年看书的收获。最后是两个小妹妹发出感叹,现在的国编考试,考得非常细,你如果没有深入地阅读这些名著,根本回答不出来。
我说国家的这个举措太好了,这就叫逼着老师要去阅读,要去提升,只有教师的素养高,才能教出素养高的学生来。
就这样聊着聊着,不知不觉已接近1点钟,真是“情到深处自然浓,意到浓时怎忍舍”。
期待着下一次的阅读盛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