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上面这段话是《道德经》有关圣人治理天下的论述。
大致意思是:
圣人没有恒定不变的意愿,而是以百姓的意愿作为自己的意愿。
善良之人,我善待他;不善良之人,我也善待他,天下百姓就都会变得善良。
诚信之人,我以诚信对待他;不诚信之人,我也以诚信对待他,天下百姓就都会变得诚信。
由圣人治理天下,是不会区别对待百姓的,而是让百姓都走向纯朴。
百姓沉迷于私利欲望,圣人就会(想办法)让他们回归单纯。
可见。圣人之心,空空洞洞,明了轻灵,无物不容,没有偏见,没有执念。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统治者,对自己的权威看的十分重要,认为说一不二才能更好地统治天下,一旦有人对其提出质疑就会如临大敌,狂躁不止,甚至要大开杀戒。这样的人绝非圣人。而这样的统治也只能是一场赌博,有赢有输,最后还是输。
历史上王朝更替的“循环死律”并不能让这些人清醒,后来者依然像赌徒一样乐此不疲。
说白了,这些人并无圣人的胸怀。他们根本就不相信“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即便有时这么说,也只是吆买人心的言词而已。
如果真是相信,天下是天下人天下,那么按照道德经里面所给出的做法,其实就顺理成章了。
倾听百姓呼声,按照百姓的意思做事不就行了吗?何苦画出个道道让百姓非那么走,不走就好像百姓大逆不道似的?
也许有的统治者会说,他们的道道 会有更光明的前景,眼下百姓可能不理解,可长远来说是为了百姓好。
可是,怎么证明百姓的诉求,就不会有一个好的将来呢?
说白了,还是天下是谁的天下的问题,是百姓的天下,还是某家的天下?
谁的天下谁说了算。
圣人不会抢夺百姓的天下!
圣人,尊重百姓,相信百姓。从不认为自己比百姓高贵多少,聪明多少。
百姓有权自己作出选择,该做什么不做什么,即便有时会做出错误的选择,也是他们的权利。
他们有权利从错误中得到经验,获得成长。没有选择的权利,就没有成长的机会。
那如何才能算是“以百姓心为心”呢?
开放言路,落地民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