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创客教育
《学习的本质》读后感—1组

《学习的本质》读后感—1组

作者: 0206_景琪 | 来源:发表于2017-12-06 22:39 被阅读7次

小组成员:侯晓彤     郑欣欣    景琪

小组心得:

        本书的第一部分就解释了怎么学习、为什么学习,教与学是紧密联系的,教不是“告诉”,教学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而不是和老师相联系,只有和学生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生活的问题才能突出教学的意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想象力、创造力和适应能力。第一部分中指出“对学习者的先有概念的考虑必须成为一切教育计划的出发点”,的确,学生的学习是建立在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生先前的知识经验、个性特征、学习水平等。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呢?如果问这个问题,我们毫无疑问会回答为了考试,但是真的能学到东西吗?我们不应该把学习看作一种负担,应该将学习看作一件其乐无穷的事,正如书中所说:我们要学会不再抱有固定不变的想法,学会修正自己的判断,接受和我们的信念大相径庭的观点。   

        本书的第二部分是关于学习的新研究。在学习中,学习者始终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学习是学习者在互动的过程中实现的,学习者要先改变自己的先有概念,更确切的说,就是从一个解释网络过渡到另一个更合理的解释网络,以处理既定的境脉。学习要有学习欲望和学习动机,在学习中也要掌握元认知方法。模型是一种思维辅助工具,在学习中要充分利用这种思维工具,将概念与直观感受联系起来。利用好记忆的规律,从模型化到记忆,采用三段式记忆,分散记忆,从记忆到调用,调用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运用知识。在解决问题前必须弄清楚情境,找出问题所在。学习是一种适应现象,有些学习者的认知在过去显得很有用,所以他们不会仅仅因为老师或书本向他们下了命令就放弃原有的认知模式。所以学习是一种适应,要不断改变原有的知识适应新环境。

       本书嗲三部分这一部分给教师提出了具体而艰巨的挑战。教师不能只是把知识简单灌输给学生作为教师,教师关心的不能仅仅是学生考试需要掌握的知识,而是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让学生明白用所学的知识能够达到的某种目的,并帮助学生设置一定的目标,然后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达到目标。只有让学生明白学习这种能力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东西,特别是当学习者能够利用其所学时,他们才对这样的学习感兴趣。如果学习者能够改变原本的固有观念,改变头脑中的自命真理,学生才能真正学习。教师还要鼓励支持学生,发现学生的长处,因材施教,正面强化永远是上策。责备、训斥会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往往会让学生自暴自弃。让学生相信他“可以”,至少是具有某些能力,那么他就会学习,就会进步。

个人心得:

侯晓彤

         学习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学习有什么用处?上了大学以来,这三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大脑中。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在不断的学习,甚至有些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上各种学习班,作为家长、老师眼中的三好学生,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在每次的期末考试中拿到那张象征荣誉的“三好学生”奖状,好像有了这个奖状就拥有了全世界。可我们最终学到了什么?三角函数、能量守恒定律……?不,这些在大学甚至以后的学习中发挥的作用并不大,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花费十二年的时间来学习这些?如何改变这些现状,是我们这一代“准教师”的挑战!

        在《学习的本质》一书中,安德烈给我们提出了关于学习的一种新观念,打破固有思维,让学习者成为学习的主人。本书大致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关于学习的基本概念知识,指引教育者真正了解学习的本质;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了教师如何利用动机、欲望、情绪来引导学生热爱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第三部分总体概括了社会的环境以及对学习者未来的展望,对未来教师的期望,做知识和学生之间的“中间人”。

       本书只有短短的188页,但值得我们认真去推敲它的意义,教学并不是简单的“知识投喂”,是包括心理学、人文伦理、自然生态种种要求的内在与技术的双标准。打破习惯性常规和自命真理,做二十一世纪新新“准教师”!

郑欣欣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在平时学习中一些很平常的事情竟然会有这么大的错误。为了学习一个语法难点,要抄上十几句句子,在物理实验课上,为了解析 一个公式常常要花很多时间进行测量,我一直以为这是很常见的,却从来没想过除了学了这个语法和公式我们到底学到了什么。

       首先,只有当学习这种能力给个体带来更多的东西,特别是当个体能够利用其所学时!我们才对这样的学习感兴趣。这句话带给我的感触颇多,一个没有动力的学生会感到学习吃力,没有办法将学习进行到底,他看不到学习的价值,不知道教师提供的知识可以做什么。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寻找如何对学习感兴趣,说实话,我一直并不喜欢学习,甚至有时候会很烦学习,这也导致了我的学习效率一直都不高,看了这本书,我好像一下子知道了如何提高对学习的兴趣,本文的第七部分学习欲望中介绍了什么是学习动机,促进学习动机的因素以及动机机制,其次,书中所说“对学习者的先有概念的考虑必须成为一切教育计划的出发点”,个人理解作者的意思是在教学中要考虑到学习者的先有的概念和知识经验,在教学前要熟悉学生的先前经验,学习者的学习特征、个性特征等,帮助学习者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结构。从一名新手教师的角度上来看,这本书的实用性的确很强,给我们在即将到来的实习中提供了参考,在教学中首先应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制定符合学生本身的学习目标,教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从学生自身出发。

景琪

       在本书的引言中提到了几个问题,我觉得也是本书的核心问题——学习太累人、学习是什么、我们是如何学习的?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这几个问题也进行了思考,以下便是我对这几个问题的思考认识。

        学习为什么太累人?在我们的传统学习观念中,对学习主要有三种认识:一是把学习描述为一种简单、机械的记录,知识的获取通过一个随时待命的、“空白的”、始终专注的大脑来进行,学习被看作知识传递的直接结果;二是认为学习建立在训练的基础上,学习者要获得知识所要做的就是形成条件反射,教师通过对学生反应做出不同的回应使学生掌握知识;三是“建构”教学法,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但是学习是要意识到这些知识不太适合或完全不适合处理当下情境,因而要超越这些原初的、先有的概念,从一个认知层面跳到另一个认知层面。知识的学习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概念炼制过程。否则单纯地老师讲授,学生接收并不能让学生真正内化知识,只是增加学生死记硬背的负担。而且,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如果不联系实际、不在情境中应用就很难真正被学生吸收,学生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所做的努力只能化为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样的学习效率低、收获少,所以一提到学习学生感觉到的就是累,没有收获的喜悦。学习是什么?学习既是对个体所有的丰富,也是对社会存在的丰富。学习使生物通过进化不断适应各种各样的生活环境。原则上学习是互动的结果,只有当我们在自身思维系统内对所知进行阐释时,我们才真的在学习。我们是如何学习的?要想真正促进学习,就要注意培养学习者的学习欲望,没有动力就不会有学习,有了学习兴趣,才会有学习动机,才能尽心尽力地学习。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妥善实施奖惩机制,对于有学习动机的学生要注意加强,对没有学习动机地学生要注意培养。学习也是一种意义炼制活动,要注意实践操作也要注意自我发问,学会与现实与他人对质,学会自我表达。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意识到学习的认知过程,学会顺应学习规律来进行学习。以上就是我的心得体会。

相关文章

  • 个人成长的本质是什么

    关于个人成长的本质研究的读后感 个人成长的本质是什么? 学习东西要以本质为导向,效率更高。个人成长的本质就是个人价...

  • 《学习的本质》读后感--2组

    作者:杨子燕、蔡雨潇、刘文帅 小组读后感: 《学习的本质》读后感 总体来说这本书对我们触动还是...

  • 《学习的本质》读后感

    说实话,这本书我并没有完全读完,但是却给了我很多感触。首先,文章中提到即使是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毕业时,收获的知识也...

  • 《学习的本质》读后感

    作者:第十二组——梁雨 孙玲玉 小组心得(S代表孙玲玉,L代表梁雨) 周二的夜晚孙玲玉和梁雨聚在一起,就刚刚看完的...

  • 《学习的本质》读后感

    教什么、怎么教,这似乎是一直困扰着我们的问题。教学一方面需要考虑学习者先有的基础,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学习者的各种情...

  • 《学习的本质》读后感

    学习对于我而言是一件谈得上有益,却又谈不上愉悦的事情。 我喜欢数据,却不想去进行数据的学习。很多时候,我们本身...

  • 《学习的本质》读后感

    小组心得 最近,读了《学习的本质》这一本书,感觉对于自己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虽然自己毕业以后会选...

  • 《学习的本质》读后感――4组

    《学习的本质》读后感 第四组组员:窦雪 欧阳慧英 麦斯提热姑丽·赛麦提 “...

  • 我的学习|文章分享

    分享一篇朋友的文章以及我的读后感: 学习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大数据 - 简书[https://www.jianshu...

  • 《学习的本质》读后感1

    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最主要的掌控者是我们的大脑。但是信息接受却是整个身体,不单单是我们的眼睛。社会中所倡导的左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的本质》读后感—1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ghl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