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求缺系

作者: 红胜天 | 来源:发表于2018-05-24 23:40 被阅读68次

    刚建立一套完美攻击系统,几无漏洞,大白兔奶糖把我的体系击溃了,令我怀疑人生。

    所有的完美都是虚构的,是每一个人的潜意识。一款完美的产品必定是骗人的,掩盖了极度的定位不明确。全能产品的产品不完美,一个功能丧失变垃圾。包治百病的板蓝根是神药,长期吃会出毛病。销售讲的完美无缺的产品,接到保险公司电话,解决了我所有后顾之忧,坚决不买,原因就是太完美了,一点毛病没有。销售过程太完美,销售人员太专业都会造成销售不成功,语言不通的外地老杨一单单生意做出来,别人做不出来。相亲完美婚后不完美例子太多。

    大家会越来越发现,只有有缺陷的产品能够让更多的人接受,卖点在哪里,不断放大就会掩盖非卖点的缺陷。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能什么东西什么事情什么人都要求他完美,只要所有方面都完美的肯定是骗人的。

    既然发现了事物真相,我们的处世心态必须能够自我调整过来,这称之为成熟。

    成熟不只是年龄阅历增加就可以实现的,是对周遭发生的事情有理性判断和包容理解的心理表现。斤斤计较死钻牛角尖等情况被认为是不成熟的表现。

    成熟并不意味着做一个好好先生,没有自己的态度和追求,成熟必然带来的福利是从求缺中寻找机会突破和实现自我目标及自我价值,不再耿耿于怀于琐碎细枝末节上。

    谈谈写作日更打卡的事,一篇好的文章,或者一本经典文学作品,之所以有完美与读者心理共振的感觉,不是因为结构搭建,文法规律,文字运用,遣词造句等因素到了多么上乘的高度,而是因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图完全统领了结构布局,每一段每一句每个词甚至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都来为主题感情服务,感情热烈表达的过程中吸引了多数读者共性感受产生的波段。往往有一种现象,因为文章太有感染力,专门需要有论证来说服大家理解这种不合常理甚至错误文法习惯的写作。比如鲁迅先生文章中“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引来很多吐槽一样。

    而且,完美往往只有用残缺才能表达出来,比如用一个破碗摆在乞丐面前是完美的场景,比如用七三功过评价毛主席这个伟人,又比如用永动机的研究方向来给牛顿加以注解,还比如全球知名的中国大白兔奶糖国内老百姓很多年想买买不到。

    缺点和完美总是对立而统一,也是在同一时间出现的。如同八卦双鱼,黑白有明显分界线,而黑的中心却是纯白,白的中心却是纯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栽柳柳成荫”,缺憾中哪知道完美在旁边等你。当视野放大时,整个事情显得完美,显微镜下能看见的大部分都是不能接受的缺陷。

    心情好的时候眼前所有东西都是完美的,心情不好的时候,几乎觉得全世界在跟自己作对。

    完美,和美,都是一种心理感受,并不是事情的本质,当觉得不美,不完美的时候,我们把它变得美一些,完美起来。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23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完美――求缺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gie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