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作者: 古诗新读 | 来源:发表于2018-07-07 09:00 被阅读2次

    新嫁娘词

    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赏析

    古人云:“女子无才便是德。”翻开历史的习俗,女子不需要博览群书,不用行万里路而陶冶情操,更不提倡女子在治理朝政中大显身手。或许只要足不出户,深居闺中,修身养性才可以达到一个标准贤德女子的美名。

    当历史昨夜的腐朽被今日的微风再度吹起时,往昔的思想,古人的习惯像电影一样再度上演,我们会找到诸多曾经栩栩如生的画面,而这样的画面主要就是来源于过往那些著名诗人的妙笔。在他们的笔下总是可以用简单的话语,富含着饱满的热情和耐人寻味的韵律写出了关于生活的一切,有的尽如人意,有的写实贴切。以至于时隔千年后我们还可以从这样的诗中复原出古人生活习俗的点滴片段,由此可以延伸去联想到更多已逝的情景。

    人生在世,谁不是戴着面具地生活?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给予了我们不同的身份,儿时单纯的时光总是一去不回,亭亭玉立也不过是未婚少女的特质,温柔体贴,善解人意,贤良淑德,是每一个女子未婚前应该具备的整体涵养。

    当一个女子以完美的个人状态出嫁的时候,也许当晚为之动容的只有她的夫君。在观念上,人们习惯把女子嫁为人妻看作人生的另一个起点。这样的观念至今还在延续着。与此同时还有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那就是婆媳的相处之道。选一个结婚的丈夫易如反掌,要想让婚后的生活让婆婆满意就要煞费苦心。有的甚至可以称之为处心积虑,讨好公婆,不惜代价。为的是保全自我,少受欺压。

    古代的女子天生被卑微选中,无论嫁到任何家庭都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论资排辈,看婆婆脸色行事,这样的生活现状使得女性完全失去了原本该有的尊严。

    唐代诗人居多,关于女人结婚和婚后生活的诗词数不胜数,但是只有王建的《新嫁娘词》最具代表性,在艺术手笔上不亚于任何其他诗人。只是王建是在何种特定的情形下才创作出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再无处寻。人们所能记住的只有关于这一切诗中描绘的内容。

    公元767年,唐代诗人王建出生在一个穷困的家庭,终日为了基本的衣食住行而奔波,穷困潦倒的生活给了他创作的源泉,走南闯北的岁月中他在生活之余体察了民情,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总是可以找到百姓的疾苦,生活的艰难,特别是对于劳动妇女长期遭受压迫的同情和怜悯。

    而他的诗词多数立意新颖,题材典型,别具一格。《新嫁娘词》或许就是在王建搜集了大量的关于婆媳生活现状之后,感慨居多,有感而发。

    女人一生两个难,难为人妻,难为人母,为人妻者不仅要照顾好夫君,得到丈夫的喝彩,还要博得公婆的赞许。而为人母者,既要在媳妇面前摆出威严的一面,又不能让自己的儿子为难。因此,人们常说做人难,做女人更难。

    不过相比之下,最最为难的还当数新入门的媳妇。万事开头难,新媳妇也毫不例外,古代的道德礼仪总是讲之不尽,其中的门道也是花样百出,特别是在婆媳相处之中,表现得更是淋漓尽致,很多刚入门的新媳妇一开始就会见识到与婆婆初次相处的下马威,让身为婆婆的人自以为是得到了尊严的维护,实际上这只能是无知和愚昧的再度展现。

    不过在古代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新入门的媳妇儿要用多种办法给公婆留下一个极好的第一印象,这样才便于日后的相处。但是这样好的第一印象绝对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实现的。

    据说古时候有一个习俗叫作“过三朝”。这个荒谬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了清代。此习俗说的就是新媳妇要在过门后的第三日亲自下厨,大显身手。这次厨艺的展示直接会影响到她日后的生活,婆媳的关系以及自己在公婆心中的地位。

    此时此刻,真正拼的并不是什么厨艺,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智慧差异,智者先胜,既不徒劳,也不费力,愚者费时费力,终究得到个埋怨,沮丧而归。

    但是世上智者少矣,愚钝者甚繁。多数新媳妇由于刚刚过门儿,一切都还在摸索的状态,只能是撞运气,虽然一样都小心翼翼,可是下厨做菜着实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如果直接去问公婆爱吃什么?遇到讲究少的公婆会直接答复,遇到讲究多的公婆既不会直接答复,还会认为这样的媳妇什么事情都不用心。

    为人的相处之道就是一门特有的学问,凡事皆是如此。即使新媳妇幸运地选中了公婆爱吃的菜做出来,也未必会让公婆满意。众口难调,谁知道谁会喜欢什么味道?如果新媳妇按照自己的意愿或者自己家中的习惯去做,咸淡均难调,过咸过淡都有让公婆不满意的可能。

    而这句“洗手做羹汤”,就从一个极度无关紧要的细节,描写出了新媳妇初次下厨的紧张和谨慎小心的态度。洗手是新媳妇谨小慎微的举动,处处担心自己会出现任何的闪失。

    在后文中“未谙姑食性”,简单的几个字就写出了新媳妇小心谨慎的原因。因为她并不了解公婆的食性,就像是未知的天气一样,刮风下雨,难以预测。简单的一道汤羹,即使她自己认为做得再完美,也未必能让公婆满意。

    因而,聪明的新媳妇就会想办法来让自己巧妙过关。而这样的方法就是“先遣小姑尝”。为了能让自己顺利过关,聪明的新媳妇自然不会去问自己的丈夫,男人粗心,未必留意,可女儿则不同。小姑是婆婆的一面镜子,常言道:“姑娘是妈的贴心小棉袄。”也就是说小姑的喜好多数也是婆婆调教的结果。知母莫若女,找到自己的小姑,让她来品尝自己所做食物的味道,小姑吃了就等于婆婆尝了,色香味儿是否需要改动也就得出答案了。

    这里所展现的就是新媳妇的特有智慧,找小姑品尝,小姑多数未成年,思想幼稚,行为简单,直言不讳,不会想到品尝一道菜背后隐藏的多种延伸问题,而姑嫂之间,长者为嫂,嫂子让小姑来品尝,出于礼貌,只要嫂子有事情差遣她,她就要去。这样原本复杂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王建的这首词写出了聪慧新媳妇的行为,因为他常年生活沦落在下层百姓状态,敢于描写劳动者的心声,很多诗句都写出了当时人们生活中各种不如意。

    不过婆媳关系却是中国千年文化中一直无法得到最合理解释的。所有女子未来都会为人妻,但是却不知道未来的日子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婆媳难相处,是古往今来众所周知的。因此,才会有类似“清官难断家务事”的种种说法。

    没有人能合理地解释婆媳之间到底谁对谁错,往往胜负难分,或者说家事怎能分胜负呢?

    更重要的是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对于长幼尊卑作为新媳妇自然要明白。敬重婆婆,是相处之道。虽然故意刁难的婆婆不在少数,但也要看新媳妇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逃脱。

    看似是描写婆媳相处关系的词,却隐藏着另一层特殊的含义。有的人说它是想通过婆媳、小姑的这种描写形式来侧面烘托出初入仕途为官之人的为官之道,官场诡诈,处处提防,凡事忍让,多用智慧才能长久地立足。

    而初为官者,由于对环境和事实动态都还尚未摸清,最好为自己选一个类似小姑这样的人,为自己暗中指明方向,而这样的人要单纯一些,能够一语惊醒梦中人,这样自己才能避免一些初出茅庐会遇到的祸事。等时间慢慢过去了,自己摸索出了为官之道后,一切就可以顺水推舟,不费吹灰之力了。

    还有的人认为这样的描写方法,是想要写出初次步入社会的艰难。女人嫁人后就相当于是步入了社会一样,从结婚的那一刻起就开始要去接受另一个复杂的家庭,要看人脸色行事,不能蛮横不讲理,不能不顾及婆婆的感受,要让自己尽量将一切都做得面面俱到才是。

    刚步入社会的人就是这样,一切都是未知,为了生存,最好是找到捷径,唯一的办法就是找一个老者,让其指导自己前方的路。

    诗人王建用了轻松的手笔写出了诸多寓意,用新嫁娘的方式表达了复杂的道理,如果他单纯地为了描述为官之道而描述,只会让这首词庸俗不堪,要是用那样的方式直接去描写,他的这首词也不至于流传到今日了,这就是写词的精妙之处。

    王建的一生写了大量优秀的反映人们生活现状的乐府诗,不过像这种在《新嫁娘词》中肯定新媳妇巧用智慧的还是不多。

    这一首词让古时新媳妇的初婚生活再次重现,似乎那些忙碌的身影,委曲求全的脸庞就在人们眼前晃动,但是那只是属于那个年代的无奈。当一些善用头脑的新媳妇学会了用手段来征服婆婆的时候,上演的就是幸福的戏码。

    因此,所谓的人生就取决于智慧的应用。新媳妇的聪慧,是人生精彩的一课,但愿人们都能效仿新媳妇,巧妙地避开种种考验。愿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更加融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gii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