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是她的选择,不是被伤害的理由。
一句掷地有声的宣传语,一下子把观众的情绪给抓住了。无论是故事还是题材,都能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毕竟这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和大部分人相关,打造情感共鸣似乎是易如反掌。
如果电影表现得不错,又将是一部推动大众关注“独居女性”话题的作品,能够为这部分群体带来一些实质性的改变。上一部带来全民关注的电影还是《我不是药神》。时隔多年,能够再掀起一股全民关注热潮呢?
答案显然让很多人,失望了。
说得严苛些,电影似乎只有片头拍得瓷实点。惊悚恐怖的背景氛围,封闭幽暗的空间,剪切有序的镜头转换,瞬间把独居的惊悚氛围感拉满。一下子把观众从现实拉到加工后的场景中,心跳与脉搏齐加速,观影体验着实惊艳。
然后,刚刚酝酿好的情绪,随着后续情节的上演,逐渐消解掉了,直至荡然无存。
电影的主体故事经过原版演绎,再经过韩国翻拍,再经过我们翻改,已经与原来的故事走出了多个方向,但是这不影响电影的精彩演绎,就如同经典相声《扒马褂》尽管有多个版本,依然有不一样的精彩。
可是导演在实际执行中逐渐偏离了主线,开始自我放飞般地创作了。首先,一部反映现实题材的作品,却没有在现实基础上生长,而是嫁接了一个不太令人信服的虚构基础之上。方卉作为一个小职员,无论在几线城市,收入应该不高,更何况看样子是初入职场的萌新。但是,居住的房子看起来显得高档了不少,这就与我们固有的认知有了冲突。这样级别的住宅小区,服务似乎不会差太多吧。
故事首先就基于一个不太真实的基础上开展,那么后续的情节自然很难立得住脚了,观众的情绪就会慢慢抽离。既然小吴多次看到郑医生进入方卉家,为什么没有告诉她呢?只是想表现小吴爱得“卑微”吗?可是在故事中没有特别地体现出来。
其实,影片中人物的动机以及形象都不太饱满,只是为了推动剧情执行动作,看起来就显得单薄了,好像每个人物都是为了方卉刻意为之的。
另外,在故事逻辑上也有一些说不通的地方。比如,方卉明明可以在人多的饭店报警,最后却选择了跑到人少的地方报警。城市发生了失踪案件,还在方卉房间里搜出了尸体,导演只是安排两个警察来负责,却是为了突出“独居”元素而设计。
故事的前半部分基本在磕磕绊绊的基础上进行,到了后半部分彻底抛弃了“独居”的主题,开启了女主与凶手搏击的桥段,好像在为女性发声,细究起来又不像,只是导演希望这种片段能够把大众情绪挑起来,可是这和电影主题有什么关系呢?
“女性独居”这个话题确实是需要我们全民关注,但是这部电影不值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