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情绪失控了。很小的事情,不值得特别生气的事,却让我情绪低落。我像掉进了龙卷风,一个人难受着煎熬着,固执地不接受他人的示好或者道歉,就一个人生闷气。这次我停下来了,一直反思,为何我会小题大做,情绪失控,内心充满委屈。我相信,我自己的责任肯定占主要部分,或许多年来我养成了某种无意识的不良思维模式。
于是我找到了一本书,《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这本书的作者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创始人Ellis。这本书通俗易懂,让我对于情绪反应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书中讲了ABC原则,意思是发生的事件为A,我们的反应为C,其中有一个被我们经常忽视的因素B —— 想法。比如,孩子考试不理想为A,我们生气发脾气为C。B就是,我认为孩子考试不好,以后就没有未来(恐怖化)。但是,这世界并不是所有孩子考试不好,他的父母都是C的反应,也有耐心辅导和不发脾气的父母。所以A不是直接导致C的原因。真正原因是B,我们的想法和思维。
错误的思维方式有三类 1.恐怖化2.应该化3.合理化。
①恐怖化。(一看到孩子玩手机,就认为孩子网络上瘾,学习堪忧,未来堪忧,而正是家长对手机的严格把控,高稀缺性才导致高需求性,孩子会认为拿到手机的时间太难得了,一定要好好玩;一辈子待在体制内,不开心也不愿意出来,认为出来后没有退休工资晚年会悲惨……)
②应该化。应该化的人,都会从我应该延展到你应该,对孩子的人生指手画脚,你应该好好学习,你应该考上好大学,你应该找到稳定工作,你应该在三十岁前结婚……孩子一旦在与家长的博弈中败下阵来,失去对自己人生的控制权和决定权,就永远也不会幸福。因为在孩子眼里,这不是他自己的人生。
③合理化。习得性无助(固定型思维),遇到挫折困境,放弃一切努力,认为就这样吧,我反正运气不好/没能力/只能这样。在困境面前放弃努力,置身事外,心安理得。认为事事不投入,若即若离,就会永远开心。或者因为小时候的遭遇,我才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没办法改变了。
生活中存在情绪是正常的,问题是我们要把它置于可控范围之内,不能过度,以至于影响人际关系,工作和生活。
那正确的思维方式是什么呢?
首先,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因为B而不是A,主动为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责,相信自己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那就成功一半了。第二步,反问自己,我到底是想了什么,导致我有这些不恰当的情绪,让自己如此不开心?第三步,我可以用何种更佳之选来替代非理性思考方式?如果我将恐怖化、应该化和合理化转变为“我想要……”“我喜欢……”“如果……就更好了”诸如此类的想法,我的情绪将有何变化?最后,就是不要期望自己一次成功,多坚持几次,不断修炼,终有改变。
改变思维习惯是很难的,但是,不改变以至于重蹈覆辙会更难,所以,我们一起改变吧!让我们抛弃三类错误思维——恐怖化,应该化和合理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