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惟仁者能好[1]人,能恶[2]人。”
【注释】
[1]好:这里作动词用,喜爱的意思。
[2]恶:作动词,憎恶、讨厌的意思。
宋·朱熹:“盖无私心,然后好恶当于理,程子所谓‘得其公正’是也。”
明·张居正:“好人恶人惟仁者能之,可见人当以仁为务,克去己私而后可。”
【译文】
孔子说:“只有仁德的人才能够真正知道喜爱什么人,厌恶什么人。”
【解读】
有仁德修养的人,既能够正确地爱人,也能够正确地厌恶人。言外之意,圣人是要求我们修养“仁”德,客观正确地对待人,克服一己私见。大家都说他坏,他不见得一点不好;同样,一个人大家都说他好,他也不见得真有那么好。
当今高度发达的网络不仅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还扩大了信息的受众面,评价某人某事似乎变得更加容易。但是,在褒贬别人之前,我们似乎都忘记了应该先做自我反省。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又有什么资格去评判别人的言行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