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2月15日上午
内容:翻转课堂本土创新:理念与实践
讲授人:苏州市电化教育馆 金陵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Zenon): 阿基里斯赶不上乌龟
(我们是跟着乌龟后面亦步亦趋,还是超越它。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本土化?)
一、我们为什么要翻转课堂
(一)理解翻转课堂的三个关键点:(What How Why )
教学结构比较
传统课堂 时空 翻转课堂
学习知识 课堂 学习知识
内化知识 课外 内化知识
(翻转课堂,学习知识主要在家里,而内化知识主要在课堂)
(教学流程:依然是学习知识是第一流程,内化知识是第二流程。只不过是流程需要再造,而不是流程翻转。)
还有一种说法是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翻转(并没有翻转。)
还有说教学理念发生翻转(理念只有更新与发展,无法翻转。)
What
“学习知识在家里,内化知识在课堂 的学习方式 。
How
美国人依靠视频翻转,我们可能怎样做?
Why
如何提高学习绩效
-在家里,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
-在课堂,教师主动帮助学有困惑的学生
(二)“填沟理论”提示的意义
间隙(瑞士奶酪式的间隙 )理论 :通常指学习中“瑞士奶酪式”的保证通过原有基础继续建构的“间隙”
可汗提出的:满十进阶
我们提出了“填沟”理论
原有基础 与 新的知识之间 有 求知鸿沟(在原有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所花费的功夫:不同的学生掌握同样的学习材料,需要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最大的不平等,就是把不同的学生,同样的对待。(亚里士多德)
使用视频:学习者可能按照自己的步骤、节奏学习。
求知鸿沟无法填掉,学生无法继续学习,学困生就这样产生了。
解决的办法: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学习是否有效的原因
二、我们怎样翻转课堂——从微课程教学法视域
微课程教学法视频(最重要的就是行动,转变行为!只有去行动,在行动中反思,才会改变。)
三大理论基础:人性化学习理论、课程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人性化学习理论”两个重点:一是让学生按自己的步骤学习: 二是在课堂上解决学生的困惑,让学生得到发展。
(一)认识微课程
是计算、移动互联环境下,有关课时教学活动的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评价、反思……的教学系统。
微课及其与微课程的关系:微课是微型教学视频形式的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单”给出的任务的配套学习资源(技术特点为微视频,一般不超过10分钟。)
(二)什么是微课程教学法
(三)微课程教学法教学模型
三个模块:(1)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 (2) 配套学习资源(微课等) (3) 课堂教学方式创新
质疑:“先学后教”存在吗?(哪里有什么先学,先学在我们中国是不存在的,先学是不会有质量的。)
翻转课堂,我们必须超越“先学后教”。
怎样进行课堂教学方式创新?
课始检测→进阶作业→协作探究→展示质疑
检测(一般不超过5分钟,难度相当于自主学习任务单,是复习,烫剩饭)
作业 (是在检测的基础上增加难度,广度,要贴近“最近发展区”,这一阶段建构主义就开始了。)
协作(协作探究要来自真实的情境 ,难度更增加了。)
展示 (有质疑有互动才有深度。)
“协作”与“展示”两个环节不少于半节课的时间。前面的“课始检测”是最简单的,用时了最少。
其中,“协作探究”与“展示质疑”来源于国外的“微项目学习”,必须来源于真实的学习情境。
语文与英语学科可以把第三个环节“协作探究”改变为“协作创作”。
此外,在“课始检测”与“进阶作业”阶段可以嵌入“协作评价”(对一对,小组内对一对,如果统一了课下只需交一份,如果不统一,也可以再讨论,再提交;议一议;改一改)
学生:检测、作业、研讨(展示--质疑-阐释)→内化、拓展
老师:给任务、静观、倾听(问题引导、评价)→深度拓展、教学相长
如何让老师修炼出“问题引导”的功夫?(把本来想告诉学生的不直接说出来,而是把它变成问题抛出来,学生就能发现问题。)(苏格拉底的“助产士”理论)
(四)微课程教学法教学设计
微课程教学设计的任务: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有效的支架
理解“支架”:就是脚手架。(无论是问题、表格、视频,都是学生学习的脚手架。)
模块一:自主学习的任务单:
1 任务单 的结构(模板)
(1)学习指南:课堂学习形式预告,解决重要性的问题;视频解决趣味性的问题。
(2)学习任务:是主体。
……
- 什么是自主学习任务单:
3.“任务单”的设计步骤
(1)达成目标
(2)学习任务 关键:学习任务与达成目标配套,使学生完成任务就能达到教学目标
(3)学习方法建议 根据学习任务设计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根据预估学习成效设计
4.学习任务的设计方法
关键是“问题导向”,关键是把教学重点、难点及其他知识点转换化为问题。
所谓“问题导向”,就是学习任务“不是做习题”,要尽量给出问题
问题的作用:使自主学习具有”可操作性”,使所有的学生都会自主学习
使孩子能够举一反三,原因在于问题总是要反映“概念、原理、方法”的。
要让学生“懂了做”,而不只是听了(看了)做(可能懂了做,可能没懂就做)。
问题类型
What 概念和判断
How 过程和方法
Why 原理和原因
If 假设和想象
模块二:配套教学视频
教学视频录什么:根据学习任务确定(一个知识点;数个知识点;不讲知识点……)
例:高中地理“热力环流” 视频是根据任务单确定的,是任务需求导向的。
模块三:课堂学习任务单
三、我们的收获
学生的变化
- 质的研究 告别“山寨”,走向“创新“
- 量的分析
**教师的变化 **
学生认知水平提高,教师批改作业的量减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