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习计划
996的工作量?3小时给你做完!深度工作4DX原则

996的工作量?3小时给你做完!深度工作4DX原则

作者: 基业长红 | 来源:发表于2020-09-16 02:36 被阅读0次

    真正有效率的工作者,

    不会整天马不停蹄地忙碌,

    而是闲庭信步般处理事务。

    —— 亨利·大卫·梭罗

    这是屠夫的第 204 篇原创,全文 2700 字

    阅读时间 7 分钟,读完别忘了【点赞】哦!

    金钱永不眠,屠夫问候各位早安。

    常常有人以“工作太忙”为理由,迟迟不愿开始学习理财和投资。

    他们并不是认为理财和投资不重要,而是真的太忙:

    白天日程塞满了工作任务,

    晚上回家还要做家务、陪孩子;

    周末好不容易睡个懒觉,

    一个电话打来又开始工作;

    明明知道不能永远这样下去,

    却找不到方法打破死循环……

    屠夫最近读了卡尔·纽波特的《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里面提到的一些方法论,或许能帮到有类似困扰的朋友。

    01  不是不知道「做什么」,而是不知道「如何做」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是有名的哈佛商学院教授,著有《创新者的窘境》等商界经典。

    时任英特尔CEO的安迪·格鲁夫经常找他探讨商业策略,甚至吸收了后者的理论,调整公司战略。

    英特尔后来推出“赛扬”系列低端产品,成功击退来自低端市场的挑战,跟这段友谊密切相关。

    《深度工作》中记录了这段历史故事中的一个小插曲。

    格鲁夫在一次会间休息时,问克里斯坦森教授:“我该怎么做这件事?”

    克里斯坦森于是解释起商业战略,比如成立一个新的公司业务单元等等。

    然而格鲁夫生硬地打断了他:

    我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我只是不知道如何做。

    「做什么」和「如何做」的区别,在职业世界里经常被忽略。

    找出实现某个目标的战略不难,难的是确定战略之后如何实施。

    一般人意识到「要学习理财和投资」不难,难的是「如何学习」。

    首当其冲的问题是 —— 如何抽出时间学习。

    《深度工作》的作者纽波特,将克里斯坦森教授对商业战略执行的4DX原则做了转换,形成了普通人深度工作的4DX原则。

    “深度工作”状态本身不难理解:在无干扰状态下专注进行工作,类似于“心流”。

    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让自己进入并保持深度工作。

    4DX原则,就是纽波特给出的「如何做」。

    02  原则1:关注最重要的事

    Mike Flint是巴菲特的飞机驾驶员,曾和巴老探讨职业生涯规划。

    巴菲特让他列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25个目标,Flint照做了。

    然后又让他从中圈出5个,Flint也照办了。

    巴菲特说:“现在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Flint回答:“我知道了,先完成这5个目标,空闲时间再慢慢完成其余20个目标。”

    巴菲特说:“错了。你要像躲瘟疫一样躲那20个目标,别花任何时间和注意力。”

    巴菲特的指导,基于一个残酷的现实:

    想做的事情越多,

    做成的事情反而越少。

    其背后的根源是 —— 执行是需要消耗精力的。

    「专注」能减少不必要的精力消耗,从而提升效率。

    这要求我们简化选择,将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成果上。

    生活中,处处是“80/20法则”:20%的关键事务产出80%的价值成果。

    走出校门后,我们不能再用“追求满分”的学生思维来看待问题。

    A花了很大力气完成了1件事,得了100分,合计100分

    B花同样的时间完成了4件事,每件80分,合计320分

    于是,B赢了。

    这才是真实的社会法则。

    关注最重要的事,并不要求你费尽心思,从浩如烟海的信息碎片里排除琐碎之事;

    你需要做的,是锁定产出最大价值的少数关键任务,用它们挤掉其他事情。

    03  原则2:抓住引领性指标

    4DX框架下有两种衡量指标:滞后性指标和引领性指标。

    滞后性指标,描述的是你最终工作的结果

    比方说,如果你的目标是提高面包店的营业额,那么相应的滞后性指标就是营业额本身。

    滞后性指标的问题在于“来得太晚” ——

    当你得到滞后性指标时,你已经来不及调整方法了。

    引领性指标,描述的是衡量实现目标的行为

    同样以面包店作为例子,“试吃顾客数”是一个不错的引领性指标。

    你可以通过分发更多的免费试吃样品,直接提高这个指标;同时,随着这个数字的增加,你的滞后性指标最终也可能得到提升 (除非你的面包真的太难吃了)。

    换句话说,引领性指标可以让你将注意力放到「短期可直接控制的行为」上,而且会对你的长期目标带来积极的影响。

    这一点和《你的思维习惯养成了你》提到的“阶段性目标”非常像:

    无论你有何等的英雄梦想,

    先确立可执行的阶段目标。

    对于想进入深度工作状态的人来说,「深度工作状态时间」就是一个不错的引领性指标。

    04  原则3:准备一个计分板

    4DX的作者认为,“计分的时候,人们的表现很不一样。”

    对于一个团队来说,有一个计分板可以制造一种紧张、专注的氛围。

    计分板上的内容,正是上一节提到的引领性指标。

    对于个人而言,以计分板记录自己的深度工作时间,可以让自己更容易沉浸到高效率的深度工作状态。

    纽波特建议的方法是:贴一张卡片在电脑显示器旁,记下这一周每天的深度工作时间;当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时,在实现成果的小时标记上做个记号。

    这个做法有两个好处:

    一方面,你可以从本能层面,将深度工作的累积时长和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联系起来;

    另一方面,你可以校准对于完成每项成果所需深度工作时间的期望。

    屠夫在《延迟与迭代》说过,“延迟满足”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能力

    但是“延迟满足”本身是反人性的,践行起来并不容易。

    纽波特建议的计分板方法,可以让你在延迟满足的过程中更轻松、更易坚持下来。

    05  原则4:给自己定期回顾

    有了引领性指标,有了计分板,你还需要定期回顾。

    纽波特推荐每周回顾的习惯,在此过程中建立下一周的工作计划。

    听起来很像工作周报,回顾对象变成了计分板上的深度工作时间。

    如果这周你经常处在“浮浅”工作状态,那么你的进度恐怕并不顺利,计分板上也只有稀稀落落的深度工作时长。

    这时候,你需要在定期回顾里理清是什么导致了这周的糟糕表现。

    通常情况下,这和你的实际日程有关,比如工作经常被打断

    根据屠夫的经验,工作总被打断这事,有内在和外在两种成因。

    内在成因通常和工作习惯有关,比如IM一有新信息就忍不住看,又或者是会议排得太满,大脑还装着上一个会议的内容就被拉到下一个会议里……

    这需要你主动地调整工作方式,包括每天选特定时间统一查收和回复IM消息,非必要的会议尽量少发起等等。

    外在成因往往和工作环境相关,比如身边同事挤牙膏式提问 (想起一个问题就问一次),又或者工作性质就是“救火队长”……

    这种情况需要以更聪明的方式化解:友善地提醒同事把问题先记下来再一次性帮ta解答,“救火”类工作帮大家理清解决思路后委任他人执行。

    定期回顾并找到优化方法,比日复一日地低效工作要好得多。

    06  写在最后

    重温一下帮我们进入深度工作状态的4DX原则吧:

    原则1:关注最重要的事

    原则2:抓住引领性指标

    原则3:准备一个计分板

    原则4:给自己定期回顾

    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

    或许你有一千个理由解释“没时间学投资”,但这不能让你变得富有。

    希望今天的深度工作4DX原则,能成为你找的那个方法。

    共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996的工作量?3小时给你做完!深度工作4DX原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gtn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