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后的“看见”

作者: 雅禅 | 来源:发表于2018-01-25 11:32 被阅读56次
    冲突后的“看见”

    早上要上早自习,看儿子睡得正香,不好叫醒他,想着他会定闹钟,就赶着出门了。

    等到自己上完第三节课,打开手机,发觉有儿子打来的四个未接来电,心里咯噔一下,怎么已经十点了,孩子还在家,没去上化学补习呢?连忙把电话打过去,传来儿子的声音:“老妈,我睡过头了。”“你不是定了闹钟吗?”“闹钟没叫醒我。”“那现在还有一节课,你赶过去上吧。”“不去。”孩子把电话挂了……

    放下电话,整个内心被愤怒的情绪包围了,几乎是怒气冲天,但是,很奇怪的是突然“看到”在那个愤怒后面,还有一个如如不动的自己,一个如如不动的自己仿佛俯看那个愤怒的自己,看着愤怒如何从心里升起,那股能量如何慢慢流遍全身,如何在心中处有那种被灼烧的感觉……也慢慢倾听自己的念头:怎么可以这样没有一点责任心?就因为睡迟一会就整个上午都不去了?有空给我打四个电话,不是早就赶到了吗?碰到一点问题就找老妈,这么依赖老妈,我怎么培养出这样一个没有独立性,不够自律的儿子?……这些评判的念头在我的头脑中一直喋喋不休……我一直静静地看着这些念头飘来荡去,走在回家的路上……

    回到家,儿子果然在家,他正关着书房门写作业,看见我回来,他的第一句话是:“老妈,我早上太困了,这不算什么过错吧?”火气又腾的上来了:“怎么不算过错?”“当然不算过错了,是身体太困了,我也不想呀;再说了,我发觉自己迟到后,马上起床,自己在家学习了呀”“为什么不去和老师请假?”“没这个必要呀,浪费时间……”“你……”“老妈,你别过份,我的表现已经够好啦……”

    Stop,我非常及时地让自己保持了沉默,让儿子和我都需要一个静默的空间,我清楚地明白接下去会发生什么,在儿子初三这一年我曾经深深体验过,如果我不及时打住自己,任由坏脾气,坏情绪漫延下去一定会让彼此变成剑拔弩张的敌人……

    我特别理解《小别离》中海清扮演的妈妈说出的所有孩子处于青春期的妈妈的痛:“我是觉得我挺失败的,你看小的时候,我对女儿两个小时一喂奶,两个小时一喂水,白天我抱着睡,晚上我陪着睡,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中学,这一路我接我送,跟着上各种补习班,芭蕾,外英,陪到最后,现在跟我说话像跟仇人一样……”海清庆幸的是有个黄磊演的爸爸,充当了母女俩的和解器,而在我们家,由于先生长年不在家,我只能在一次次的撕心裂肺的矛盾冲突中,慢慢看清许多事实,慢慢看清自己和孩子……我唯一庆幸的是自己走上灵性成长这条路,静坐和写作是我梳理的工具……

    我从一次次与儿子的冲突中学会了如何接纳孩子的情绪。之前,我和许多家长的想法是一样的,孩子这么坏的脾气,出去社会谁能接纳他,这还不是变相溺爱。可现在我不这么想了,终于领悟到这种想法只是我自己的恐惧在孩子身上的投射,溺爱与接纳在本质上的区别就是是否相信孩子的“真我”,是否真正信任孩子。溺爱是完全不相信孩子有能力、有力量,什么都替孩子包办;而接纳是无条件接受孩子的真实面,帮助孩子找回真我,从情感上不断支持孩子。

    也许是因为职业的关系,做教师的我总喜欢讲大道理,说来说去,其实就是在绕着弯证明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我不是说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需要引导,而是说在处理孩子的问题之前,一定要关注孩子的情绪,每个灵魂最深处的渴望是被“看见”,被真实地看到,他所有的悲伤、委屈、难过、伤心……都是被允许的,他获得了极大的被尊重,被满足。一旦情绪被满足,想法被聆听,孩子的顺从就变得非常自然了……

    这个过程我走得非常坚辛,因为之前我一直是在头脑层面去理解这些,所以一到关键时刻,“小我”会跳出来,会怒不可扼。直到我不断去静坐,让强大的头脑安静下来,才听得到“真我”的声音,才在乎感受,才连结到爱……

    儿子后来主动找我道歉,说自己在“迟到”后采取了逃避的态度,甚至说自己之所以没有被闹钟叫醒,也是内心深处的懈怠,他打算定两个闹钟。我真的很意外,同时,一股暖流升起,孩子比我预想得优秀多了,很多时候是我被自己的情绪蒙蔽了……

    真正的静坐是让我们进入一个平凡,没有任何戏剧性的空间,仿佛加支探照灯,让我们觉察自己的感受,需求、期盼以及认为身边人种种可怕和自己有过分的念头,它们会蒙蔽一切,我们需要照见他们,不需用力做什么,只需照见就好,只不过在静坐的空间里需要我们的耐心、坚忍和良好的姿势。什么也不用做,只是静静坐着……

    感谢圆融的分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冲突后的“看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hem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