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国学与传统文化读书
田舒欣   当生命中遇上孔子……              

田舒欣   当生命中遇上孔子……              

作者: 田舒欣 | 来源:发表于2018-03-27 07:01 被阅读0次
田舒欣   当生命中遇上孔子……              ——我读《论语》的感悟

      读书会让一个女人变得优雅,会使一个人的潜能得到开发,生命更富有灵性,富有持续成长的活力。当然,我这里说的读书是读经典,是读《论语》这样的圣书。这就像拜师、交友一样,一定要以有德行有智慧的人为师为友。

      中学时读过几则《论语》摘选,印象并不深,对论语和孔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也不甚了了,但我知道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孔子说的,而“子曰”两个字却唤起我内心一种莫名的崇敬之感。

      步入中年之后,一个偶然的机缘,我接触到一个众多教授学者与社会大众共读《论语》的文化公益社群,我才得以在教授们的启发和引导下,第一次通读了《论语》全书,我不时被里面的文字所吸引,被其中的思想和哲理所打动,被孔颜之神圣人格所感染,一切的一切,似乎天然地与我的心息息相通,我发现,原来我在精神上与孔子早已结缘,但在生命中与孔子真实地相遇,则以这时的通读整本《论语》为起始。

    当生命中遇上孔子,《论语》就不再是20篇500章文字杂乱无章的堆积,而能见出其中“一以贯之”的内在精神,从而对其中自以为“早已懂了”的文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发现。比如,在对孔子与颜回的好学精神与神圣人格有了总体的理解和感悟之后,对《论语》首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话,就有了不同于以前的全新理解。一个好学乐学之人,必须时时处处保持生命的觉性,觉知觉识自身所处的具体境遇,适时及时地釆取恰当适宜的行动,才会有生命之觉醒觉悟的喜悦,这便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真谛。为学不是自我封闭状态下对枯燥知识的死记硬背,而是热爱生命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对话,唯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享有为学的乐趣,是以有夫子“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之教。读书为学的目的,不能停留在学历、职称和职务晋升以及功名利禄的肤浅层面,而应上升到为生命和心灵持续成长寻求德行和智慧滋养的境界,只有这样,才是一个“人不知而不愠”、终生修身进取不止的君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当中的深刻寓意就在于此。

      当生命中遇上孔子,一个凡俗之人的生命存在就会有一个根本性的飞跃与提升。一位读《论语》的朋友说:“经常读读《论语》,想不好好做人都不好意思。”诚哉斯言。一个时常聆听孔子教诲的人,一个时常感通孔子生命之在且为孔子仁爱精神所沐浴的人,怎么会放纵自我而不好好做人呢?俗语说:“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孔子之教,是做人成人的教育。一个立志好好做人以求成人的人,就要有自我修饬、自我约束的意识,力戒自我放纵与自暴自弃,尊重和遵守社会的文明规则,尊重和遵守心中的道德规范,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才能不辜负孔子之教,做一个优雅而有品位的女人。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每当我对家人失去耐心情绪波动之时,每当我身心疲惫闪过“得过且过”念头之时,正是“以约失之者,鲜矣”这句话,唤起我严于律己的意识,重新振作做人成人的精神。一个懂得自我约束的人,才会有家庭的和谐,工作的成就,生命成长的幸福。

      人生兜兜转转,与夫子的这份缘,来的似乎有些迟,但所幸它还是来了。而且,只要生命与孔子相遇,就是一生一世的事,因为《论语》是可以且应该以生命和心灵终身解读的书。史学家钱穆先生曾说:“《论语》应该是一部中国人人人必读的书,不仅中国,将来此书,应成为一部世界的人人必读书......因此,我认为,今天的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不管现在有多少人已经读过《论语》或者正在读《论语》,亦或即将读《论语》,孔夫子,早就虚席以待了。2500年的历史长河,他等来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等来了子思、孟子和荀子;等来了董仲舒、司马迁、扬雄和班固;等来了杜甫、韩愈和柳宗元;等来了欧阳修、范仲淹;等来了朱熹;等来了曾国藩;等来了康有为、梁启超;等来了王国维、陈寅恪......我知道,夫子还在等,并且还会一直等下去。等你,等我,等他。等世世代代、前仆后继的中华儿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田舒欣   当生命中遇上孔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hfj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