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改自己的小说第n遍之后,才发现我的人物非常死板。
死板倒没有自己的思想,就是纸片人,就是我的棋子,就是我想要让他往哪走,他就得往哪走。
最近刷视频,看到采访桐华的视频,她在视频中说,她的人物自己鲜活起来了,人物就该是那样的命运,从她开始写那个人物时,他就会自己走向自己的结局。
我突然就开始反思起来,我的人物会做什么选择呢?
然后我才发现,我没有把他写活,所以他没有选择权。
这是我笔下人物的悲哀,他们在呐喊,可我从来不听。
反思之后,我也想让人物鲜活起来,更加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选择。
可我写小说没有感情,全是技巧。
我不会带到人物的视角去看事件的发展,我理性的安排着一切,像个独裁专断的君王一样。
因为我从来没有在写小说的时候,因为我的人物而笑了哭了。
我曾经跟一个写小说很厉害的人谈论过这件事情,他说像我这样,是很难有突破的。
所以好像被他说中了。
写了那么多,依旧没有什么好的成绩。
如今在一遍一遍的修改这个小说时,我想要做的更好,想要更上一层楼。
所以会不停的看很多的东西,然后去反思自己是不是做的还不够好。
而摆在面前的头等大事,就是如何让人物鲜活起来?
目前在试的两个方法。
第一,把小说世界当成一个平行宇宙。
每天入睡之前,我都会告诉自己,打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走进去看看那些人都在忙什么?
写小说的人,多多少少想象力都不错,反正至少我见的作者,大多想象力都非常丰富。
在构想这个世界的时候,会把自己安排好的人物给想象出来,让他们先活起来,那个世界才能成立。
我以前只把他们当纸片人,所以在构建一个人物立体的3D模型时,非常困难。
即使我有足够的想象力,我也很难具体的想象出来,我的人物他到底长什么样子?有什么行为?会发生什么事情?他的内核想法是什么?
刚开始是真的很痛苦的,当然,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已经能够很好的掌握那个方法,闭上眼睛慢慢幻想,就能够想象得出来。
这种方法真的有利于我更具体的看到那个人物,然后更好的去落笔,将它给展示出来。
第二个方法:找一个具体的人,然后通过文字的形式将他建立起来。
是的,我以前写小说从来没有原型,也不会用原形去写。
现在我会去找比较符合自己预期的明星,以增加代入感。
说明星也不准确,确切的说是自己喜欢的剧里面的那个角色,不是去关注明星的私生活,明星在私生活中的那些想法,动作,选择不在参考范围内。
而是明星在把那个人物演活之后,那个人物的一些小细节的设计,是很能给自己灵感的。
然后在描写人物的时候,去跟明星去贴,真的会很容易产生代入感
举个简单的例子。
最近看长相思的cut,挺上头的,然后就挺喜欢邓为饰演的那个小狐狸形象。
不是他后面恢复了涂山景那个身份的形象,而是前期作为叶十七的时候的那个形象。
粗布麻衫,头发半披,两缕刘海,露出光洁的额头,眼神清澈,仿佛盛满了星星,尤其在受委屈的时,眼眶微红,眼泪盛满眼眶,要落不落的,看的人整个心都跟着揪了起来。
是不是就很容易就把这个人物形象给描写出来了,当要用的时候,就可以这样去描写了。
比如哥哥玱玹,隐忍而克制的微笑,唇角微微上扬着,漫不经心的态度说:“好!”在看不见的角落,眼底却是压都压不住的疯狂。
就只要你一想到这个人物,就能想到这样的描述,就能够很好的去塑造一个这样类似的角色。
当人物具象化的时候,自然就会鲜活起来,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选择,自己的命运走向。
我没有看过长相思原著,不知道作者是怎么塑造这些人物的。
但是看了视频之后,真的有好多的词汇,都不用我专门去构思,就能够轻易描写得出来这个人物的形象。
当然,我描写的人物更多的是关于神态,行为,和动作上的描写,而不是外貌上的。
我不太喜欢写人物的外貌,越具体的越不会去写,最多的是他的眼神和最突出的地方,只抓住一个点去塑造。
比如眼睛,嘴巴,耳朵,手……这是我最容易写的几个部位,不会全部安到一个人物身上。
如果这个人物的眼睛很漂亮,那就只突出写他的眼睛。
如果这个人物的手很漂亮,那就给他手上设计一些小动作,只着重写他的手。
我最烦看到那种要塑造一个人物,从头发丝开始描述,一直夸到脚趾头,那么三五百字的一大段描写。
所以也不会那样去塑造一个人物,我更喜欢用他的言行举止在事件中,在选择中去把这个人物给塑造出来。
所以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方法,用自己顺手的,觉得好用的方法去描写人物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