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物“活”起来

作者: 大禹治不了水 | 来源:发表于2019-03-27 08:19 被阅读30次
让人物“活”起来

2019年3月27日 星期三 沈阳

偶然一次与女朋友的聊天,得知她对我那几篇小说的评价后,我喜忧参半。

“老公,不知怎的,看你的文章就有一种很破败,很穷,很荒凉的感觉,而且每一篇虽然主人公不一样,但似乎又都一样。”

这是她的原话(她可不是一个爱看书的家伙),听完后我若有所思,看来我的问题还真不是一星半点儿。

为何要说喜忧参半,喜的是,我达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衰败、荒凉,这正是我想要表达的东西,它与我童年时期记忆有关,是对这个世界的看法的不谋而合,不知觉的,就会从作品体现出来。而女朋友(我又一次要说她的坏话,还好她对我的日记从来不屑一顾)这个....门外汉能感受到这一点,这些小说也算达到了一个不错的效果。而且,如果这算做一种风格的话,那么我已经达到了许多作家梦寐以求的目标.....当然,我知道这不算。

那接下来就说说令我忧虑的事情吧。“每一篇主人公不一样,每一篇又一样。”这句话让我不得不重新读一遍从前写的文章,没成想我竟看的面红耳赤,那些文字真是烂的不行。抛开文笔、情节、和节奏,我将注意力放在了主人公上,企图发现他们相同之处,结果,我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无论是《借钱》里的“我”,还是《老朱与屁股》里的老朱,或者是《礼帽》中的张平民,他们虽然年龄不同,社会地位不同,遇到的困难也不同,但他们却隐隐地有着相似之处。如果细心的会发现,这三个故事如果放在一个人身上,其实这也并不违和。

《借钱》中的“我”可能几年后就有可能成为《礼帽》里的张平民,而张平民到老了之后也许就会成为《老朱与屁股》里的老朱。这是为什么呢?是他们同样生长在北方,同是社会边缘人,才导致了他们如此雷同吗?

显然不是,乔伊斯也极其善于创作社会边缘人,海明威也痴迷于创造硬汉角色,包括川断康城,也一样乐于描写艺伎的故事,可他们的每一故事都足够精彩,每部作品都没有雷同之感,这不得不令人敬佩。我是没有资格和这些大师的作品相提并论的,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受益,这些大师的所有角色,都有一定的记忆点,这个记忆点也就是所谓的灵魂。

人物的“灵魂”的话题简直太宽泛了,他们的特点,生活背景,肢体语言,对待事物的看法,这些重要因素都是我没有好好斟酌的。最最重要的是,我的这些角色都是出于真正的我,我的所感所想,我的主观意识,我自己在去左右这些人的走向,而不是让他们真正的“活”起来。

我想,这才是真正雷同的原因吧。最后,还要真心感谢女朋友指出的问题,无论未来的路怎么样,她都会一往无前的支持着我。

(前面说了那么多她的坏话,还是要加一些好听的,万一这篇文被她看见了呢)

相关文章

  • 让人物“活”起来

    2019年3月27日 星期三 沈阳 偶然一次与女朋友的聊天,得知她对我那几篇小说的评价后,我喜忧参半。 “老公,不...

  • 让画面“活”起来

    导入 昨天我们一起读了一本绘本《巴夭人的孩子》,配乐回归绘本。 看图,你想像哪个孩子那样跳? 生交流: 怎样才能说...

  • 让作文“活”起来

    一直很苦恼学生的作文到底该怎么教?也一直在寻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买资料书,看教学视频,下载作文教案,让学...

  • 让人物动起来

    林黛玉是《红缕梦》里的女主人翁。如果她不离开自己的家,就没有故事发生了。也就是让人物动起来,故事才能写下去。 女主...

  • 怎样让知识“活”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在文章《要使知识“活”起来》里说过只有当知识变成精神生活的因素,吸引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和热...

  • 如何让课堂“活”起来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个人看来,无非是在课堂上抓住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周四参加了Ruby老师...

  • 速写丨教你如何灵活的运用速写线条

    要知道画速写 阅卷老师最看重的就是线条的运用了 线条用不好 人物就活不起来 活不起来,画面 就 嘿嘿嘿嘿 怎样灵活...

  • 让语文课“活”起来

    ——有感于教师教学培训学习活动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在我心目中理想的...

  • 《解“语”》——让经典“活”起来

    说到《论语》,我想大多数人都不会陌生。而且还可以吟诵几句,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 国家宝藏:让文物“活”起来

    这是 清水一点通 日更的第 357 篇,希望能打动到你。 央视今年的大作《国家宝藏》这些天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以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让人物“活”起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nca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