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于2007-11-10 17:21:17,首发于人民网强国博客。
八十年代出现的春节联欢晚会以寓教于乐的主流媒体文化形式破除了政治观念禁闭,达到了“审美与宣传的统一”,成为大众娱乐拼盘,一度出现了“大众审美饥渴的反弹效果”。随着时代进步,颇带有大众狂欢意味,且具有商业性,消费性、互动性、真实性、奇异性、悬念性以及颠覆性特征的“超级女声”、“超级男声”等一系列选秀节目应运而生,真正把娱乐大众化。这是11月6日下午,中文系胡健教授为学生开设题为“大众与文化——样板戏、春节联欢晚会、超级男女生”学术讲座精彩一幕。
初冬的校园十分安静、和谐,在王营校区教A阶—101的过道里却站满了听讲座的学生。记者随意问了一位听众,90分钟站立,累不累?“成功的学术讲座是一场学术盛宴和思想者的节日,能累吗?老师不也站着吗?”“尽管海报上标明讲座在下午4:00开始,但我们提前十分钟开门时,一下拥进了300多名学生,诺大的教室顿时变得非常狭窄”管理人员这样描述当时的场景,她连用了几个“没想到”来形容同学们听讲座的热情。
如果说讲课是一种学术训练,讲座就是一门学术艺术,在学术规范遭到漠视、学术掺假之风盛行的今天,讲座成为验证真才实学的“真人秀”。因为讲课是按照正常的教学流程运作的,而讲座则是寻求互动交流、激发智慧和灵感的一种学术活动,讲者兴之所致,听者诚心而来。这是一种有意义的聚集,所分享的不只是学术成果,更重要的是思想热情、学术信仰和怀疑精神。因为这不仅可以从讲座中汲取知识与学术的营养,而且还可以近距离感受名家之所以是名家的人格魅力、学术之所以是学术的奥秘、与学术交流相伴而生的愉悦。一举而数得,岂不乐乎?”一位自称自己是“易中天、于丹”迷的学生说出话来都那么厉害。
在淮师,这样的教授、博士讲座还很多。仅11月1日至8日,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为学生开的讲座就有14个:分别是:11月1日晚,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友根教授为我校法律系师生作的以“司法裁判中的标准人方法”为主题的学术报告,这是法律人讲坛系列讲座第33讲;11月1日、2日两个下午,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副会长、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会员、南师大特聘教授、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生导师董志翘先生分别为我校中文系和文通学院师生作的内容为“笔记小说与语言文字研究”的讲座;11月1日,美术系陈士桂副教授应邀为文通学院2007级动画班和艺术设计班开设了题为“感悟、创新——如何学好美术专业课”的讲座;11月5日下午,何伟博士主讲“休闲农业营造途径及南京的实践”,这是社会科学处和经济管理系联合举办的“2007教授、博士论坛”之一;11月7日下午,教育系顾书明教授为学生开设了一场题为“教育研究与教育工作者的自主、主动发展”的讲座;11月7日下午,著名城市地理学家、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宁越敏教授作了题为“长江三角洲的发展与规划”的专题报告;11月7日下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人口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我院兼职教授丁金宏博士应邀为地理系师生作了一场题为“流动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其预防控制”的学术讲座; 11月7日下午,滕明兰教授为教育系学生开设了一场题为“教师生涯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的讲座; 11月7日,在招生就业处阶梯教室,来自南京国际关系学院的博士生导师张辉教授为外文系学生开设了题为“语言研究与语言学习——英汉情感概念表达的个案研究”的学术讲座;11月7日晚,由社科处、外文系主办的“日语汉字读音趣谈”讲座在教A-103阶梯教室举行。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教授、硕士生导师成春有老师担任主讲;11月8日下午,政治与公共管理系张旺博士主讲的“作为政治文化的民主”学术讲座在A阶204举行;11月8日晚,民革中央委员、上海市民革副主委、我院兼职教授董波博士应邀作了题为“中国国际环境的地缘政治分析”的学术报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