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炉火》后记
2015-02-09 18:07474
《百年炉火》后记
小说是一种表达。小说是为了一种情感和愿望的表达,除此以外,就是为了包装一件商品。真情实感的生活体悟,时代色彩浓厚的生活状态,极具局限性的人物眼界和心理,富有特定环境的矛盾与冲突,相互猜疑而不是顺畅沟通的人际关系,构成了一个时代生活的原生态。故事的黏腻与人物关系匪夷所思的恶化和冲撞,这就是那个特定时段特定故事的必然结局。
小说就是讲故事。文学的神圣似乎源于对生活的真实摹写,不管运用什么手法。一切手法都是为了讲故事,或者偏重于人物性格、景象感受,或者仅仅是为了一段故事的传奇,仅仅是一个迷雾重重的故事,也许表达的玄机就在这一份朦胧之中。一个有责任感的写作的人,都是在故事之外表达一种意思,所谓: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从故事中出来的思考才是最重要的收获。
小说中没有完美的人物。一个时代,没有谁能够对整个世相有一个完整的评判和认识。正因为心里的评判和认知的不同,在相同的事情面前才有了矛盾与冲突,有了在矛盾巅峰时期的仇视与搏杀。在没有民族矛盾的日子里,相互猜疑与沟通局限,是一切矛盾升级恶化的主要酵素。恰恰的,在刀客一点一点活剐雒武之前的一段对话,就是对这种猜疑与沟通不畅的真实描写。其实,东三社和西八社之间,随着世易时移,已经没有人在真正的执守什么,但对方并不知情。世事就是这样演进的。
我们是小说人物命运的继续。小说中看似有两个游离的人物,崔道台、寇慎。看是已经作古的人物,曲折反复的人生遭际和对于生活的思考,就像所有史籍中的智慧者一样,用他们的著述阐述生存的哲学。崔道台热爱小镇并不仅仅是因为故乡之故,他拨开历史的迷雾,在远古的历史中看到了小镇曾经辉煌而久远的历史;寇慎作为一代文豪和关中学派的集大成者,深受顾炎武的崇拜。就是这样一个文豪却用家常俚语作诗述志,为什么?警醒世人,号准生活脉搏生活,得到最值得珍贵的修行,就是真谛。其实,他在诠释生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但今日的弄潮并不意味着永远的先进。梁靖云是一位有原则的商人,雒武想做一个有担当的新时代的商人,穆青云有自己的功名诉求。但他们的故事在猜测与冲突之中结束了。梁泾渭、梁仲伟、牟琴、雒志明作为第二代,他们勇敢地肩负起了时代的使命,但他们也淹没在后来的历史之中。他们的下一代上场演绎自己的故事,区别更大,跨度更宽。他们走向哪里,无法预测。只是,作为一代人,只要做了他们该做的事情,成败本来就难以预料,又何必感叹什么?但生活要继续,曲曲折折,起起伏伏,这就是生活实相。没有人能够超脱这一切。直叙没有味道,就叫其中人物出场勾连,似乎是补充,其实都是主体故事。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主人。
脉络需要梳理。主线是雒武母亲在第二次抗击河西人时病重一直到去世,副线却一直是在与河西人较量之中隐隐约约的东三社和西八社之间千年不化的老规矩的变异。三代人一条伏线,是用三代人的曲折经历印证寇慎生活观的健康部分。生活要继续,人物在纷纷上场和匆匆谢幕,不变的是他们都是带着使命来,最后都是在冲突与纠结之中撒手。不讲究命和运,但一定讲究宽厚与仁爱,讲究处惊不乱,心似潮汛。相信性格,相信世间有因就有果,这因果不是彿家的因果。
百年炉火不是百年记事。百年炉火是三代人甚至四代人的故事,是一种反复的演绎和印证。百年后面是隐现的远古历史,自周部落涉过渭河肇始,不管是制陶的历史,还是造瓷的历史,一脉延续的是那久久不熄的炉火。有了这一脉炉火,小镇的历史在经历了历次浩劫和灾害之后,都得到了有效的恢复。这既是小镇陶土储藏和民人赖以生存的技艺,更是生生不息的精神在与灾难和劫掠抗争。用文中的话,就是我的先祖们没有在历史中沉寂和湮灭,而是一路坎坷一路惊心动魄的走到了今天。这就是小镇人的骄傲,既为祖先,也为自己。是为后记。
入选主题
书评与书单
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