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历史的一个收获,就是可以站在古人的视角看问题。
当抹去了现代文明带给我们的认知增幅,让我们回到历史人物本身,回到历史事件本身,回到那个时代本身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曾经看不起的东西,其实很伟大,而那些看似伟大的时刻,其实都是偶然。
导致这个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潜意识的会用现代的标准去要求古人。
比如我们经常在争论的李约瑟难题,科学为什么没有出现在东方,而是在西方?争论这件事情的起因,就是我们把科学技术的地位拉的太高了——毕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但是在古人的眼里,科学技术从来就不是第一生产力。
在古人眼里,只要国家政治安定没有战乱,气候风调雨顺,政府轻徭薄赋,经济自然就增长,百姓过得就是好日子。
古人科技进步太慢了,以至于人们根本看不见它的好处,如果有的话也仅仅是锦上添花而已,远远达不到我们现代人对它的直观感受,还有重视程度。
万老师曾经举例过,我们用科学技术的视角去看待古代社会,就像古人用人有没有力气来衡量现代社会一样,我们惋惜古人不重视科学,古人惋惜我们现代人一代不如一代,手臂都没什么力气了。
换个古人的视角回到那个时代,遥想宋朝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水平都已经赶上了欧洲贵族的标准,在想中华文化几千年对于世界的影响,在想老百姓的日子,政治的发展等等,那种骄傲,每次读到都心有荣焉。
当然这个自信是建立在现在我们国家越来越好的基础上的,往回看10年,刘翔在跑道上的一次退缩,刺伤了多少人的自尊,那个时候我们对于说我们不好的声音避之不及,对于“丢我们脸”的事件深恶痛绝,甚至于用最恶毒的语言诅咒。
我想我们太多人欠那个时代的一些英雄一些道歉了。
其实李约瑟当年连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都没搞清楚,他当然不能代表现代学者对于古代科技水平的理解。
当前科学理解认为科学和技术是两码事,技术可以是实践中偶然摸索出来的,能用就行,而科学需要符合逻辑的推理和验证,中国没有科学很正常,因为古代只有希腊那个地方有科学。
我们应该换个视角,对于所有文明来说,没有科学才是正常的,而出现科学才是不正常的。
就像我们不能怪罪一个人为什么买了彩票没中奖,没中奖才是正常的,中奖才是意外。
其实,中华文明从南北朝到大清乾隆年间1200年,比西方发达,而在此前和此后都不如西方。我们并非自古以来都是最伟大的文明,但是我们的确曾经是过。
一万年前的仙女木事件带来了冰河期,让祖先们开始从狩猎步入农耕,自此人类文明开启了灿烂的烟火。一个个文明你方唱罢我登场,而咱们华夏文明在那1200年里,在竞争最激烈的后半段里,占据了1200年,不管怎么说,这种骄傲是值得刻进咱们基因里的。
虽然有很多维度,比如人类科技技术创新贡献表里,咱们中国过去只拿下了技术项目的8.5%,科学项目中的1.8%,甚至还不如中东。
当然不是说中东很落后,曾经的中东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率先进入农业社会,比中国提前3000年使用青铜器,比中国提前1000年使用铁器,到公元前700年,中东科技创新占人类总数的43%,直到中国元朝期间,中东的累计创新依然占世界第一。
中国的技术贡献都在元朝之前,元朝之前中东43%,咱们也有24.2%。
而近代中东开始被战争所打断,这时候欧洲占了绝对大头,美洲1900年后是创新的主力,一下子把比例反转了。
对于科技的贡献虽然不大,但是这也仅仅是一个维度,古代中国的真实水平,既不是一个神秘的,需要探索和挖掘的谜,也不是一个教科书里写的伟大、光辉的不朽勋章。
它就是一个曾经的文明,是我们的母亲,一个普通,但是伟大的文化母亲,我们不必把它去和其他文明对比,那并没有什么意义。
只有在我们不够强大的时候,才会想起拼爹拼妈拼历史,但是现在我们已经强大了起来,我们的未来更值得期待,我们的明天才是我们的底气。
而不是我们念念不忘的,所谓的四大发明。
所以,纠结我们过去是不是牛逼,并没有什么意义,我们需要去期待的,是那个千万个你我一起亲自参与建设的中华民族美好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