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忘记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喜欢上“乡土”作品了。不过喜欢是有原因的。
“乡土”作品,方言是一大特色,带着泥土的气息,浓浓的味道,隔着纸页都能嗅到。朴实的人物,往往呈现鲜活的形象。反映的主题在作家手上同样深刻。还有一点最重要的,应该是情怀吧,那感觉让我熟悉而亲近。
因为一本书而喜欢一位作家,也因为作家呈现的那部作品令己产生共鸣从此“固执”的钟爱他的所有作品。所以,最喜欢的作家是路遥,最喜欢的作品是《平凡的世界》。电视剧和原著都看了,发自内心的佩服演员满满的演技,每个角色都那么精准的诠释。而作家本尊创作的恢弘巨作我更是给跪了。除了惊叹还是惊叹,佩服极了!
两年前读《平凡的世界》时的情形,我真是忘不了。既渴望快点通读全书又害怕一口气读完了舍不得,最后是七八天看完的,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心绪都沉浸在小说里,“无法自拔”。《平凡的世界》从此奠定它我在心中的地位--完美。再往后看的书,其喜爱程度至今没有一本能超越它。
那时看完后写了几篇书评,也手抄了很多我喜欢的语录,之后时不时的翻看。好像在那一时期给我特殊的印记,每当我回忆那年的时候就会联系到这部书。印象深刻的程度就如演员演完一部剧,观众记住的是演员剧中所演角色的名字而不是其真名,这都归功于演员精湛的演技,和导演幕后的精心策划,把观众带入,这是巨大的成功。而这个“演员”是真实的演员,“导演”则是路遥。
读的时候就是跟着人物走的过程。
敬佩的是,在那个苦难的年代,即使生活一地鸡毛,他们仍是挣命不屈服,那种顽强的抗争精神,促使他们即使面临再多的风雨和不幸都不会被摧垮。他们努力挣脱农村、土地的束缚,却又深情的爱着那片祖祖辈辈生存的黄土地。在拷问人性、叩问内心的时候,他们经得起。在自己的选择与取舍的面前,他们都有承担的勇气。再多的磨难,都没使他们丢失本性和原则。再寒苦的人生,都有一份爱守候着。
难以描述那种感觉,反正能感动得我起一身的鸡皮疙瘩。
少平就是这样的典例,生活和命运总给他当头一棒,而这个年轻的好后生总是坚强屹立,他这样的形象在我的脑里挥之不去。现实待他的确不公,“命运注定让他不断在泪水和碱水里泡上一次又一次”,总在看到希望的丁点苗头时立马被掐灭,一颗心刚沉浸在温暖的幸福下一秒又被不幸和苦难淹没。
是啊,他的生活就是要一次次给他“制造”灾难,屡屡考验他,摧倒他,可坚强到让人心疼的少平是不会被摧毁的。生活负他,他却真诚以待。自己遭遇种种不幸,但他没有产生可怕的心里扭曲,制造更多不幸的怨世报复心里,而是更加纯洁,对世界依旧温柔,对别人温暖如初。
对同样苦出身又虚荣自卑的郝红梅,善良的少平顾及她的自尊心而偷偷接济;平日里趾高气扬的侯玉英,有难时他不计前嫌的救助;对好友润生和金波,少平可是仗义重感情的。
在家庭里,有文化的他对家人无法理解他丰富的内心世界,放弃土地、放弃在哥哥的砖窑厂帮忙,就算在外撞得头破血流也要外出闯荡的理想,少平是苦恼的,但懂事如他,没有半分任性胡闹。
对家人他深深的爱着,可也一直愧疚于没能为本就烂包的家庭分担,哥嫂和年迈的父亲扛着家里的重担,自己一个壮青年却“抛弃”家庭“逍遥”在外,还让家人为自己操心,但为了梦想他又不能回,想到这,少平久久的不安,纠结、无奈、痛苦错综的盘织着。
这一切,他一个人沉重的背负。
在冷淡得只是名义上的亲戚那里,他的诚实被视为死心眼,被丢弃地上肆意践踏。读过的经纶和自身涵养锻造少平不可能像一般混混破口大骂,撸袖子掐架,虽然身份低微,可他依旧有自尊,一身的正气,足以秒杀眼前的蛮横无理。
他和晓霞在古塔山下的约定,他罗曼谛克的浪漫情调,在爱情面前,他是那样忠诚纯粹,一种更多精神层面的追求,神圣而纯洁。
在他天生怀有的悲悯之心催促下,拿出对他来说数额“巨大”的一百多块钱赎救可怜的小翠。
这个懂得感恩、富有同情心的人,在师傅矿难后善待惠英母子。
他急公好义,危难时候挺身而出,自己身负重伤。
他努力使身边的每个人都好,他有一种无私的思想---只要别人好,自己怎样都行。
现时,这种美好得近乎理想型的品格在很艰难的生存,透过少平我看到了它的存在,真的太难得了!
美好的事物总是让人向往和青睐的,但过则不及。少平不是神,作为读者我也不想将之神话,或盲目崇拜或过分捧赞。
他会成为我在《平凡的世界》里最喜欢的人设,是因为他让我感觉到“真实”,而不是毫无瑕疵的个体,他有缺角。譬如他会自尊,可他的自尊心里也有因为贫穷所流露出的自卑,自尊只是他的纸衣,过分包裹,更显露他缺乏安全感和底气,越自尊越是他骨子里自认为的“卑微”、“配不上”。
少平身上的纠结型人格:农村的系列和外面世界的系列,自尊也会自卑,追求外面的世界但很艰难......可这都不妨碍我喜欢这个角色。还有一点基于他的混合型的精神气质,是矛盾也是统一。
再到近期看了路遥的另一本书《人生》,起初还以为高加林是和少平一样的人,后来才发现他连孙少平的“低配版”都够不上。同样的出身,相似的遭遇,不一样的是心志,孙少平始终坚定,高加林却变质了。环境的改变只是借口,心变了就是变了,是他负了生活不是生活负他。从喜欢的人设到人渣的落差,在看完的那会真想爆粗口,然后掴他个大嘴巴子。好像这样还不解气......
愤怒之余,又理智的知道这也许代表更多的人呢,现实中这样的人比比皆是呢,高加林只是一个“渣”的缩影而已。
“人生,其实无非是矛盾与选择的综合体,无关对错,仅仅在于我们能否有勇气在矛盾中作出选择并勇敢承担一切后果。”
纵使总总,我还是念念不忘那个挺直腰板有些书生气大念着叶赛宁诗句:
“金黄的落叶堆满我的心间,
我已不再青春年少”。
其实是出走半生,
归来仍是少年的孙少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