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井英俱乐部
来一碗浓鸡汤之《清静经》

来一碗浓鸡汤之《清静经》

作者: 区块思维实验室 | 来源:发表于2018-08-19 22:54 被阅读18次

    清静经简介

    今天要介绍的经典是道教经典《清静经》,全称为《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全文五百八十字左右,文字虽短,确是字字珠玑。《清静经》在成书前都是口口相传,可以说密不外传,直至东汉年间,葛玄(民间称葛天师,164-244)笔录成书,才成为道教经典之一。

    《清静经》全文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下面是三位道教真人对该经文的评语: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仙;中士修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这里葛翁就是只第一段介绍时提到的葛玄,这位大家可能知道不多,但记得中学学习中国古代思想史,有一位特别出名的葛洪(自号抱朴子,关内侯,东晋道教学者、炼丹家,著名的《抱朴子》就是其所著)是其侄孙。那么看以下七代家谱,可以说是累世公卿啊!

    (葛玄家谱:七代祖:葛艾,汉下邳僮侯;祖父:葛矩,汉安平太守,黄门郎;从祖:葛弥,汉豫章第五郡太守;父亲:葛焉,字德儒,东吴州主簿,山阴令,散骑常侍,大尚书;侄孙:葛洪,著有《肘后方》等。)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者,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身。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这里的左玄真人,查阅相关资料,民间没有对应之人,只存在道家典籍之中,道教神仙之一。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真。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这里的正一真人,指张道陵,创立正一道,为四大天师之一(另外三个为葛玄、许逊萨守坚

    个人解读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这里说人要是学会清净,保持清净的功夫长久不变,持之以恒,那么天地万物就能回归本心,归于和谐。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这一句是说我们平时为什么神不清心不静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被心扰动,被欲望牵连,如果能够常常把内心的欲望排遣出去,心就不会受到干扰,神就会自在畅快。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很难不被欲望牵连,尤其面临生活工作的压力,经常搞得身心俱疲,出现力不从心的感觉,或者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尤其生活在一线城市的都市小白领,房子、票子、车子、面子、孩子....所有这些欲望,都是扰乱人心的根源,消耗我们心力的东西。为此,我们需要时常去锻炼我们的平常心,面对压力时能够放得下,面对外在的诱惑欲望时,能放下攀援心,一切以平常心应对。

    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这一段进一步解释了人心受扰得根源——妄心,这个妄心和真心相对,妄心是一个比较笼统得说法,或许借用佛家里说的:贪(贪心)、嗔(生气)、痴(痴迷)、慢(贡高我慢,骄傲)、疑(怀疑) 来说比较全面,这些可以说是人的妄念,生起这些妄念的心思,就是妄心。当我们有了妄心,就会惊扰我们的神,接下来就是自我执念的升起,由于执念生起贪求,由于有了这个贪心,就成了我们挥之不去的烦恼,忧烦困扰是我们身心俱疲,进一步让我们生病、衰老直至死亡,就在这个苦海中沉沦。由于失去真心,我们不得不在世间六道轮回。古语说“去妄存真",所以妄心为假,但如何破妄,却是一个难题。有借假修真一说,如何借假修真?我们的肉身是假,烦恼也是假,妄心是假,但是又摆脱不了。

    修行有两条路子,一是顿修(顿悟式,参考六祖慧能的禅宗),一是渐修(渐进式,参考慧能大师兄神秀),慧能和神秀的两首诗,可以说是两种修行方式很好的解释。

    这里先说神秀的渐修的办法: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所以,按照渐修的办法,需要一个”勤“字,考验的是笨功夫。回到主题,我们怎么清净呢?第一步是当妄心生出来的时候,我们”时时勤拂拭“,把它们驱赶走;第二步赶走之后,保持觉察之心,时时观照自心,烦恼一来就灭,久而久之,烦恼心没有了,好比时时刻刻有个警察在监督在看管着自己的心,不轻举妄动;第三部,在烦恼一丝不升之后,觉察之心也没有了,只剩下清清静静的心。

    再说慧能的顿修方法: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按顿修的方法,也就是禅宗的套路,就是一上来就把烦恼心、觉察心这些都赶走,直接去找那个清净之心,但这个需要极高的悟性,所以这个法门,讲究一个“悟”,后世禅宗虽然普及,但往往成就的人极少,因为禅宗要求人的心性和悟性太高的缘故。

    我们怎么在生活中去寻找清净呢?西游记里唐僧的几个徒弟,悟空、悟净、悟能,都带一个“悟”字,所以强调“悟”不为过,另外,西游记九九八十一难也告诉我们,要取得真经,求得大道,一步一步修行,顿修也必不可少,所以对我们普通人来讲,顿渐双修,或许效果更好,悟性高的童鞋们,可以悟后起修;勤快的童鞋们,那就多多下笨功夫吧。

    最后,我们看无论是对于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或者精神意义上真理的追求(这里讲清净),其实道路都是一样的,都离不开我们动脑去悟和动手去实践,对于在世俗获得成功的人,我们往往也能看到他们在精神上是丰裕和富足的。

    今天从道家经典扯到佛家,扯得有点远了,以上纯属个人一些体会,如有不对请大家多多指正。佛家有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不冀望于救人,只希望对诸位读者有所启发吧。另外,也希望文中所说,没有误导大家的地方,毕竟“伤人慧命”和杀生无异。

    《太上老君常说清静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来一碗浓鸡汤之《清静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ihh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