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理”都是纸老虎?!

作者: 阿布_豆豆 | 来源:发表于2019-07-10 18:58 被阅读10次

            前几天我们妈妈群里面有个人离婚了。离婚的原因是因为对方“常有理”:他做错事,从不会认账,如果你跟他讲道理,十有九个被他强词夺理掉,不但如此还要埋怨我,把责任推到我身上。比如有次他要参加一个活动,迟到了。便开始对我发脾气:“你安的什么心,怎么不早提醒,看我的笑话吗?”明明早就提醒过他了,他又会说,为什么不及时提醒?我如果事前个把小时提醒,他又会说,还有个把小时呢,你还敢再近点嘛?我要是真的近了,他也会不依不饶:就你啰嗦,我会那么差吗。而当我做错了事儿,他反过来又会揪住错处不依不饶的数落不停。我知道家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但总是他一个人的理让我真的无法再继续忍受下去了。

    遇见这样的人,实在是让人郁闷。

    “常有理”者,是没有能力看见是错误的,和人相处,没有同理心,思维不灵活固执,消极情绪多。而否认错误、固执己见会为我们的关系带来损害,所以正确面对失误/错误,是我们处理与自我的关系、邻里关系、同事关系、朋友关系和家庭关系的基础。

    美国传奇女记者,普利策“特稿奖”的获得者凯瑟琳·舒尔茨,写了一本专门探究“错误”的书《失误:为什么我们总爱犯错》。作为TED演讲获得500万“点赞”的“错误学家”在这本书直面人们常见的认知状态(即努力追求保持正确),分析了我们在当出现错误时常见的惯性反应:要么死不认错、要么将原因归结于外部问题或他人或运气,指出错误的看待错误和面对错误的后果:讨厌犯错、回避错误、拒绝承认和改进,将使得我们失去改进提升的机会。

    如果你正因为害怕犯错而焦虑不安或者因为已经犯错而懊恼自责,这本书能够帮助你转变对错误的“错误认知”,认识到错误意味着更好的可能性,从而能够接纳和拥抱错误,进而不断的减少错误,把错误变成成长的契机。

    如何实现这种成长呢?读完这本书后,我总结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检查我们对错误的认知是悲观思维还是乐观思维。

    “在大家的集体意识中,错误不仅跟愚蠢和耻辱挂钩,还跟无知、懒惰、心理病态甚至道德沦丧联系在一起。意大利认知科学家马西莫皮亚泰利帕尔马里尼精辟地概括了这种观念。他说,我们犯错时因为(包括但不限于)“心不在焉、分神、兴趣寥寥、缺乏准备、资质差、胆量小、眼高手低、情绪失控,或者我们在价值观、种族观、社会观、爱国观上存在偏差,或者过于雄心勃勃、善于自我欺骗”。根据这种普遍流行的悲观观点,我们所犯的错误,是我们在社会、智力和道德方面失败的证据”。

    拥有上述悲观思维的人会把正确当做一种常态,把错误当做异常,会认为错误是危险的,可耻的,认为犯错很傻很丢脸,这导致我们畏惧犯错,表现在错误的焦虑和否认,比如因为担心犯错“会丢人”而干脆不敢尝试,不得不做的时候焦虑到寝食难安,或者在发现错误后不肯直面错误而通过各种方式来否认错误的“常有理”。

    与对错误的悲观思维对应的是我们文化倡导的,但却很少人做到的乐观思维:

    在我们所犯下的所有错误里,对“错误”的错误认知恐怕应当名列第一:我们连“错误”是什么都弄错了。犯错并不能代表智力低下,反倒是提升人类认知的关键。犯错也不是道德瑕疵,反倒跟人性中最崇高的一面有着深刻渊源,与同情心、乐观、想象力、信念和勇气分不开。错误页并不是冷漠或偏狭的代名词,而是我们学习和改变的重要标志。正因为有了错误,我们才能不断加深对自己的理解,丰富对世界的认知”。

    很多时候我们会“嘴上说一套实际做一套”,就像是我们都会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实际上如果孩子这次考试错了,你不会庆祝他又发现了自己的提升之处(错误)而只会表扬考试成绩提高了(正确率高了)。所以第一步就是当你因为犯错而愤怒恼火或者是情绪低落的时候,写下来你的的负面感受,对照检查你对错误的认知是属于悲观还是乐观,因为你对错误的认知决定了你对错误的态度,也决定了你对错误的想法。

    第二步,认识到错误的不可避免性,接纳错误

    你可能会觉得:很多时候,只要努力真的可以消除错误的啊,有些错误根本不应该会发生。认为错误能够被消除只是因为对错误没有意识到而已,属于作者所说的“错盲症”:

    正在犯错的那一刻,你是没有什么特殊感觉的。说穿了,你之所以会犯错,都是因为犯错时你茫然不觉。当时你只是在忙自己的事情而已,一点儿也没有感觉到错了,事后你才发现当时放佛受了蒙蔽。这就是对错误视而不见的“错盲症”问题。不管当前的信念中有多少谬误,我们必然一个都察觉不到。想想吧,“犯错”其实没有第一人称现在时,“我正在犯错”是一个逻辑上的伪命题。从意识到错误的那一刻起,我么就不在错误的状态中了。因为认识到信念有误后,我们便不再相信以前的信念。

    了解了错盲症后你会知道,你并不是没有犯错误,只是没有发现而已。研究表明,有很多种原因会导致我们出错:有时候我们犯错是因为人的感官系统本身引起的,感官系统会使我们产生错觉;有时候我们犯错是因为流行的解释世界的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时候我们犯错是因为我们的观念塑造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而这些社会文化本身不一定正确。

    无论怎么小心,我们都无法避免犯错。正如

    科学哲学家们总结了一个名字冗长而滑稽的结论,即“自然科学史的悲观元归纳”,说的是“鉴于过去那些哪怕最无懈可击的科学理论后来也被一一证明有误,我们应该相信,今天所有的理论有一天也会沦为谬误”。

    认识到错误发生的必然性,我们才有可能往后退一步,给错误留出弹性空间,接纳错误,才能直面错误,才能采取措施来减少错误的发生。

    第三步,用实际行动预防或改善错误,减少错误的发生。

    如果你已经做到了前两步,恭喜你,你其实已经在减少错误的路上前进了一大步,接下来我们要采取切实的行动来做好预防,减少错误的发生。

    具体来说,要做到:

    ①在事前尝试想象自己可能会犯的错误,尝试想象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错误的可能性,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自己最有可能犯什么样的错误,分析之所以犯这种错误的原因,列出来可能的改善方案

    ②有目的的对过往的错误进行回顾,列举曾经犯的错误,找出来发生的原因,并制定防再发措施;

    ③敢于承担,承认错误会给我们带来相当复杂、艰难的局面,意味着我们需要承担犯错的惩罚、代价、成本,只有拥有乐观思维的人才有这种“破釜沉舟”般的勇气。

    从错误中成长,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如果能从承认、正视和回应错误开始,认识到错误无法避免,就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找到原因后更好的把握方向,更快的成长,真正的把错误变成我们反思自我、反思他人、反思世界的契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常有理”都是纸老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ihk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