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因茎叶揉碎后散发的特殊气味而得名,正式中文名是蕺(jí)菜,因为民间常挖根食用,所以称之为“蕺儿根”。西南地区的方言里,“蕺儿根”音同“折耳根”,也就有了折耳根这个俗称。四川盆地周边称之为“猪鼻孔”或“猪鼻拱”。
![](https://img.haomeiwen.com/i27801137/2c4436147f525610.jpg)
折耳根含有马兜铃内酰胺,是马兜铃酸的代谢产物,这种物质会导致不可逆的肾脏损害,并且由于有积累效应,并没有“安全剂量”之说。所以“是否应该停止食用折耳根”也成为了一个十分具有争议的话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27801137/aec57ffca8032727.jpg)
有的人喜欢吃折耳根,并且愿意接受日常偶尔食用带来的那一点风险,也有人不喜欢或是不想承受任何风险,都是可以理解的。
我并没吃过,不过根据名字来看,其气味大致是不好闻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