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

作者: 爱佛僧 | 来源:发表于2018-03-20 12:42 被阅读48次
焚书

据说,曾经余姚一个地方,有一座吴山庙,庙门旁有个石炉,上刻四字:敬惜字纸。时民间有定,但凡路上遇见一片纸,哪怕是一小角,无论是何现状,无论何人,均弯腰捡起,双手捧着,走向吴山庙的石炉,将字纸放进去,有时一簇小火焚烧,有时则任其留在石炉内。而这些人,多为农夫渔夫,大多不识字,他们尊重文字的方法,带有神性,付之一炬。焚烧字纸书籍,对于他们来说,是世间崇高之礼,是为天地之敬。

清顺治七年(1650年)的一天,吴洪裕行将归天,嘱咐家人讲《富春山居图》焚烧为他殉葬。原因是他太喜欢这幅画,愿死后魂灵与火之灰烬相伴。其子抢救,而《富春山居图》已焚烧为两截,前为《剩山图》,后为《无用师卷》,两幅图在民间若隐若现,后前者入西湖博物馆,后者辗转台北,2011年,分别三个多世纪的两截画才得聚首。山水合璧。分之于火,合之于情。这种焚烧,是一种执念。

据一个研究说,人之脑,约有1000亿个神经元,约1拍字节,储存两约为0.5G,人脑之储存有限,然不限于容量,而限于年华不足。金克木曾说,老一辈学者可以说是吧中国书读完了。又据说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把所有书读完的人,达芬奇或者也有这个本事。歌德等都非常博学。然而文艺复兴时期,每年只有400种英文书籍出版,努力一点,是可以读完的。

从前有个老先生,他似乎无所不知,春日暖阳下,他常自溪边林间独卧。有人来访,童子便告知先生在晒书。人至,却见先生未带任何书籍,独自晒太阳。那人便问:先生所晒书在何处?先生答:书在肚子里。我晒晒肚子,便是晒书。后来这先生因某事被焚烧致死。庙堂乡野,均觉震惊,叹曰:几根柴,一把火,焚尽世间书呀。

假如我们能看到这些老先生、亚里士多德、达芬奇、歌德的骨灰,我们相信我们看到的会是全人类的文字,全人类的书。而如今我们每年面对着160多万种出版读物,面对着250G 到500G 容量的硬盘,我们还是很无知。

火,是个好东西。焚书,是个壮举,可以是神性的,可以使执念的,可以是令人喟叹的。但我们是无知的,无知在于面对太多拥有太多,缺一个空,缺一把火的壮举。

相关文章

  • 2020-03-09“焚书坑儒”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大暴行,秦始皇为

    何为“焚书坑儒”,焚书:秦始皇为了杜绝混乱思想的根源,不妨碍他的统治而下令焚书。焚书的具体办法是:“除了医学、占卜...

  • 焚书

    题目:焚书要求:字数不限,题材不限。 林在火上谓之焚。大概仓颉造字时恰好目睹野火烧林才创造此字。毕竟远古时代植被丰...

  • 焚书

    在我的记忆中,上房那几个木箱中的书画,一直是爷爷小心珍藏着的。小时候很好奇箱子里装着什么,每次吃完饭,总爱跑到上房...

  • 焚书

    据说,曾经余姚一个地方,有一座吴山庙,庙门旁有个石炉,上刻四字:敬惜字纸。时民间有定,但凡路上遇见一片纸,哪怕是一...

  • 焚书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每一本书是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是智慧的结晶。(原本是这样的) 现如今,写书出书变成每个人都能...

  • 焚书

    说到焚书,我想很多人第一次想到的,就是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坑儒。《史记·卷121·儒林列传》的说法是“及至秦之季世,焚...

  • 焚书

    焚者,把木置于火上,以使其销毁;书者,知识文化传递的载体也,在农业时代可等同于知识,原来知识文化的载体有记忆+语言...

  • 焚书

    “焚书”一词让我最先想到的不是焚书坑儒,是司马懿在曹冲墓前焚书。曹冲天资聪颖,可叹天妒英才,少年离世,司马懿做为老...

  • 焚书

    #秦始皇#有人劝秦王事不师古而能长久未所闻也。李斯说,时代不同,自然古人的方法与今人也不同。群雄争霸时,以重金羡慕...

  • 焚书

    “这种事以前发生过,以后还会发生。你们燃起的不是一堆火,而是一座火的迷宫。” ...

网友评论

  • 昀椮g:空的装该装的,烧那些该烧的,壮举就要你们这些会甄别的完成喔😀😀
    爱佛僧:@胖是一种说不出的忧伤 你也来!我老啦!:joy:
  • 安安吉祥:人最终都要焚
  • 公瑾当年:照这么说,芸芸众生都是书,时间湮灭了多少?何必拘泥字纸,一把火烧尽的是风尘,无论是谁,终究是给这天地留下了痕迹。
  • 已申请销号:烧书的行为不缺呀!
    读书时候烧过很多哎!

本文标题:焚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inv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