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慕幼清
所有的美好背后,往往都有一抹苍凉作为底色。——题记。

01.初见
2009年,我刚刚进入初中校园,那是我第一次见她,一个刚刚毕业,从城里来的女老师。她黑长的头发有如瀑布,一双澄澈的眼睛之下,是极其温柔的脸颊,这是我从未有过的感觉,她太不一样。
她看上去,和堂姐年龄差不多,模样也漂亮。但是无论从衣着还是气质上,都是堂姐所比不了的。后来读过一个句子,让我明白那是一种什么感觉:腹有诗书气自华!
彼时,她是语文老师兼班主任,而我是语文课代表兼学习委员。同样喜欢文学的我们,有着很多共同语言。她常常会从城里给我带回来一些陈旧,但却于我而言弥足珍贵的杂志和诗集。这些恩情,永生难忘。以至于如今从事文字工作的我,偶尔伏案写作,难免回忆涌上心头。
第一年的她,温柔娴静,像是古诗词里走出的姑娘一般,浑身散发着书卷气。面对学生,也总是温言细语,和其他老师“粗糙”的教学方式有着天壤之别。
然而,自幼在大山里“野”惯了的部分孩子,总是以“气”老师为乐。上课睡觉,考试不及格,打架,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无形中将一朵世外之花,悄然催折。
她开始变了……

02.告别
之后的两年,我没有在她的班。但是因为常常会带着我写的诗去让她帮我修改,所以也不曾就此陌生。
有一次课间,我路过她带的班,听见她扯着嗓子对班里不听话的孩子喊,手里的竹棍而在课桌上敲的啪啪作响,我瞥了眼她的眼睛,那份澄澈早已被“消磨”成愤怒!
那时候,流行在QQ空间写日志,我常常会翻看她以往的一些文章,从而也对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延安某山村里的一个姑娘,通过努力学习,终于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成为了全家人的骄傲。她在大学四年里,没有谈恋爱,省吃俭用,用自己擅长的文字,描绘过往,畅谈理想,养活自己。
毕业以后,她如愿以偿当了老师,但是她不知道的是,她好不容易走出深山,又要走向深山,并且“留”在深山。
我最后一次去找她帮我修改文章,是因为我参加一次征文比赛。那天我推开门,发现一位本地的男老师在她办公室坐着,那一刻,我才知道她恋爱了。
毕业那天,我去和她道别。我说:“谢谢!”
她说:“好好加油,你一定可以的。”

03.再见
有一回同学聚会,几个同学聊起了“她”,说她嫁给了那位男老师后,过得并不幸福。常常因为老公拈花惹草,两人发生争吵。
未曾想,再见她时,已经是十年之后。
那日,因为家里有事,所以我坐火车回老家,在火车站偶然遇见了她。彼时的她剪去长发,眼神深邃而无光。怀里抱着一个小孩儿,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儿。
一番寒暄之后,老师脸上还挂着笑容,但是我的眼泪早就已经在眼眶打转。她嫁给了那位男老师,同时也将余生交付给了深山。
她问我:“现在还写东西吗?”
我点点头,微笑的回答道:“写,现在就靠这个吃饭,不写没办法啊!”
她安慰我:“好好写,你有这个天赋,也还年轻,一定要好好坚持下去,不要放弃。老师现在……我还要带孩子去看她姥姥,咱闲了再聊。”
老师那声哽咽中的欲说还休,透着无尽的苍凉,犹如冰锥一般,一根根刺痛着我的内心。我看着她远去的背影,臃肿的身材,不由落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