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详注《随园诗话》(1104)

详注《随园诗话》(1104)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23-08-13 19:30 被阅读0次

【原书卷十二·三九】

偶见坊间俗韵,有以“真元”通“庚青”者,意颇非之。及读《三百篇》爽然若失。“山榛”、“隰苓”、“十真”通“九青”。“有鸟高飞,亦傅于天。彼人之心,于何其臻。曷予靖之,居以凶矜。”是“一先”、“十一真”、“十蒸”俱通也。《楚辞》:“肇锡余以佳名”,“字余曰灵均”;“八庚”通“十真”也。其他《九歌》、《九辨》,俱“九青”通“文元”。无怪老杜《与某曹长诗》,“末”字韵旁通者六;东坡《与季长诗》“汁”字韵旁通者七。

俗韵,音sú yùn,释义:1、不高雅的乐声。唐·白居易《邓鲂张彻落第》诗:“古琴无俗韵,奏罢无人听。”2、指不工稳的押韵。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郭绍虞校释:“《诗说杂记》卷九:‘何谓俗韵?过於奇险,困而贪多,过於率易,虽二韵亦俗者是也。’案,沧浪以‘俗韵’列‘俗字’之后,当指‘押韵’之‘韵’。”明·陆时雍《诗镜总论》:“诗有灵襟,斯无俗趣;有慧口,斯无俗韵矣。”3、鄙俗的情味。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有以“真元”通“庚青”者。此处为标点错误,应标点为“有以‘真’、‘元’通‘庚’、‘青’者。”因为本条诗话主要讲诗韵邻韵通押问题。真、元、庚、青等均是《平水韵》中单独的韵部。

《三百篇》,指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爽然若失,音shuǎng rán ruò shī,汉语成语,形容心中无主、空虚怅惘的神态。同“爽然自失”。《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读《鵩鸟赋》,同生死,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野叟暴言》第七十四回:“戴、刘二人俱爽然若失,愧谢自责,玉麟等亦俱豁然心服。”

“山榛”、“隰苓”、“十真”通“九青”。“山榛”、“隰苓”,指《诗经·国风·简兮》诗中的句子:“山有榛,隰有苓。”“十真”通“九青”,指榛字在“十真”(按:韵书为十一真)韵部,而苓字在“九青”韵部,但诗经则邻韵通押。

“有鸟高飞,亦傅于天。彼人之心,于何其臻。曷予靖之,居以凶矜。”出自《诗经·小雅·鱼藻之什·菀柳》。意思是:鸟儿即使飞得高,还要依附在青天。那人心狠不可测,走到何处是极限?为何要我谋国政,反又突兀遭凶险?

是“一先”、“十一真”、“十蒸”俱通也。意思指,《菀柳》中“有鸟高飞,亦傅于天。彼人之心,于何其臻。曷予靖之,居以凶矜”诗句的韵脚字,“天”在“一先”韵部;“臻”在“十一真”韵部;“矜”在“十蒸”韵部。但三者通押。

楚辞,也作“楚词”,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为“骚体”。

“肇锡余以佳名”,“字余曰灵均”。摘自《离骚》,原文:“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本条诗话选取的是带韵脚的句子。

“八庚”通“十真”也。意思指,“肇锡余以佳名”,“字余曰灵均”的韵脚字,“名”在“八庚”韵部,“均”在“十真”(按:韵书为十一真)。

《九歌》,《楚辞》的篇名,原为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战国楚人屈原对其进行了重新创作。《九歌》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多数篇章皆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伤感;《国殇》一篇,则是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将士。王逸认为是屈原放逐江南时所作,当时屈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所以通过制作祭神乐歌,以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感。但现代研究者多认为作于放逐之前,仅供祭祀之用。

《九辩》,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宋玉创作的长篇抒情诗。此诗主要抒写的是“贫士失职而志不平”这种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带有普遍性的感慨。它在一定程度上对现实的黑暗有所反映,并表达了诗人“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处穷而守高”的志尚。全诗虽多有模仿屈原《离骚》之处,但也有自己的特色。它善于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并且句法多变,能够巧妙地运用双声叠韵和叠字等修辞手法,音调节奏抑扬顿挫,富于音乐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俱“九青”通“文元”。此处亦标点错误,应该标点为:俱“九青”通“文”、“元”。意思是,在《九歌》、《九辩》中,都是“九青”韵与“十二文”、“十三元”韵通押的。

老杜,指唐代诗人杜甫。

《与某曹长诗》,指杜甫的《七月三日亭午已后校热退晚加小凉稳睡有诗,因论壮年乐事戏呈元二十一曹长》。此诗韵用“末”字,在“七曷”韵部,但全诗有押邻韵者六处。今录原文如下:今兹商用事,余热亦已末。衰年旅炎方,生意从此活。亭午减汗流,北邻耐人聒。晚风爽乌匼,筋力苏摧折。闭目逾十旬,大江不止渴。退藏恨雨师,健步闻旱魃。园蔬抱金玉,无以供采掇。密云虽聚散,徂暑终衰歇。前圣慎焚巫,武王亲求暍。阴阳相主客,时序递回斡。洒落唯清秋,昏霾一空阔。萧萧紫塞雁,南向欲行列。歘思红颜日,霜露冻阶闼。胡马挟雕弓,鸣弦不虚发。长鈚逐狡兔,突羽当满月。惆怅白头吟,萧条游侠窟。临轩望山阁,缥缈安可越。高人炼丹砂,未念将朽骨。少壮迹颇疏,欢乐曾倏忽。杖藜风尘际,老丑难剪拂。吾子得神仙,本是池中物。贱夫美一睡,烦促婴词笔。

东坡,指宋代文学家苏轼。

《与季长诗》,指苏轼的《岐亭五首(并叙)》。此诗序言:“元丰三年正月,余始谪黄州。至岐亭北二十五里山上,有白马青盖来迎者,则余故人陈慥季常也,为留五日,赋诗一篇而去。明年正月,复往见之,季常使人劳余于中途。余久不杀,恐季常之为余杀也,则以前韵作诗,为杀戒以遗季常。季常自尔不复杀,而岐亭之人多化之,有不食肉者。其后数往见之,往必作诗,诗必以前韵。凡余在黄四年,三往见季常,而季常七来见余,盖相従百余日也。七年四月,余量移汝州,自江淮徂洛,送者皆止慈湖,而季常独至九江。乃复用前韵,通为五篇以赠之。”由序言可知,此诗是几年间写给好友陈慥(字季常)的。诗长不录。

“汁”字韵旁通者七。意思是,此诗韵用“汁”字(首联:昨日云阴重,东风融雪汁),在“十四缉”韵部。但全诗有押邻韵者七处。

邻韵是中国古代诗词的一个术语。著名学者王力认为:所谓邻韵,即指韵音相近者。因其于韵书排列上相邻,故名为“邻韵”。必须指出,邻韵是因为韵音相近而为邻韵,并非是排列相邻而为邻韵。但其排列相邻, 也是因为韵音相近关系。所谓“邻韵”除“江”与“阳”,“佳”与“麻”,“蒸”与“侵”为罕见的特例以外,大约总依诗韵的次序,以排列相近而音又相似的韵认为邻韵。所谓“相近”,不因上平声和下平声的界限而有所间隔。标准的格律诗,一般都是一首诗只能押一个韵,这种严格要求有时会给诗的创作带来不便,于是唐朝中期以后出现了一点松绑的现象,引入了“邻韵”概念,即分属不同韵部的字,如果读音近似,就称为“邻韵”,如“声”和“音”,就是互为邻韵。这一时期出现了“轳卢格”和“进退格”(含“葫芦格”)两种用韵方式,不过未被正格接纳,将其称为“变体”,应用并不普遍。到了宋代,出现了“衬韵”(又称“探头韵”、“借韵”、“孤雁出群”),即律诗第一句若用韵,就用邻韵,以衬托后面的本韵。这种使用邻韵的方式仅限于第一句,被大多数诗人接受并风行一时,成为了一种正格。到了近代,鲁迅、毛泽东、郭沫若等前辈将邻韵的使用进一步扩大到全诗各句,也就是说邻韵不再限于首句了。国学大师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中说:“近体诗用韵甚严,无论绝句、律诗、排律,必须一韵到底,而且不许通韵。”但是在1977年出版的《诗词格律》中,则说:"今天我们如果也写律诗,就不必拘泥于古人的诗韵。不但首句用邻韵,就是其他的韵脚用邻韵,只要朗诵起来谐和,都是可以的。”

相关文章

  • 详注《随园诗话》(925)

    【原书卷八·三四】康熙戊戌探花傅玉?先生,名王露,年八十余,同在湖船,自诵《陪申尚衣游西湖绝句》云:“正是金牛纪瑞...

  • 详注《随园诗话》(927)

    【原书卷八·三七】或戏村学究云:“漆黑茅柴屋半间,猪窝牛圈浴锅连。牧童八九纵横坐,‘天地玄黄’喊一年。”末句趣极。...

  • 详注《随园诗话》(926)

    【原书卷八·三六】孙补山尚书,先以中翰从傅文忠公征缅甸。《见虏氛日恶口号一首付诸同事》云:“军容荼火盛,不戢便成灾...

  • 详注《随园诗话》(923)

    【原书卷八·三一】近日诗僧甚少,余游天台,得梅谷;到净慈寺,得佛裔;游九华,得亦苇;游粤东,得澄波、怀远、寄尘。亦...

  • 详注《随园诗话》(924)

    【原书卷八·三三】吾乡任武承太史,名应烈,出守怀庆。中年乞病,买鉴湖快阁以居,乃陆放翁旧地。作诗四首,和者如云。先...

  • 详注《随园诗话》(932)

    【原书卷八·四五】黄石牧先生以翰林中允,督学闽中,因公落职。吾乡徐文穆公,荐举博学鸿词,与余同试保和殿。先生年过七...

  • 详注《随园诗话》(934)

    【原书卷八·四九】余行路见远树,疑为塔尖。高翰起司马云:“平畴见喜塍成绣,远树看疑塔露尖。”每见门神相对,似怒似笑...

  • 详注《随园诗话》(931)

    【原书卷八·四三】儿童逃学,似非佳子弟。然唐相韦端己诗云:“曾为看花偷出郭,也因逃学暂登楼。”文潞公幼时,畏父督课...

  • 详注《随园诗话》(933)

    【原书卷八·四七】孝感程蔚亭先生,名光钜,甲辰翰林,出为杭州粮道。有《闺词》云:“东家姊妹与西邻,听说相招去踏春。...

  • 详注《随园诗话》(928)

    【原书卷八·三八】尹文端公妾张氏,封一品夫人,与内廷恩宴。大将军某与忠勇公在上前戏尹云:“张有贵相,十指皆箕斗,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详注《随园诗话》(110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ivi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