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先育己。
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往往站着不断反省、不断成长的父母。
孩子最讨厌家长的行为是什么?这些行为正是家长应该改正和提升的……
说过的话不算数,总是忘记答应孩子的事;
喜欢用恶毒的语言骂自己的小孩,动不动就威胁;
双标,永远只讲他们自己的道理;
喜欢窥探孩子的隐私,固执且带有偏见;
随心所欲,把孩子当出气筒……
家长都是爱孩子的,可很多时候都缺乏爱的能力,用这错误的方式爱着孩子,最终把这种爱变成了伤害!
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父母就是作画的人,白纸变成什么样子,关键在父母!
因此,想做一个合格的父母,想真正的爱孩子,就一定要自我成长!
那么作为父母,应该如何成长?父母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则,让自己先改变思维模式以及看待孩子的方式,并不断陪伴孩子去实践成长型思维。而这种以身作则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1
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任何人都会犯错,为什么我们不能容忍自己的孩子呢?家长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从每次错误中学到东西!这就是成长思维……
朱永新在《让孩子创造自己》里面说:
成长是个“试错”的过程。
孩子的心灵像稚嫩的幼芽,很容易受到伤害。
如果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就受到父母的严厉批评,以后就再也不敢说、不敢做了,这些都会阻碍孩子的成长。
如果孩子犯错,就对他进行否定,不但无法帮助孩子积极完善自我,会对他造成心灵伤害,影响以后的成长。最好的方式是积极应对,这样事情就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经常与孩子练习“我可以改正”的思维模型,孩子对待犯错这件事,态度会越来越正向,并且形成积极的思维方式,从错误中也能有所学习和收获。
2
引导孩子正向积极表达式
父母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其实都是有魔力的,有时候父母觉得是随口一说,但可能在孩子的心中就打下深深的烙印。所以,父母与孩子怎么说话,就决定着孩子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因此,负面标签是千万不要给孩子贴了,这是成长型父母的有一堂必修课!
“你怎么这么笨?说了几遍都听不懂。”
“你胆子这么小,长大肯定没出息。”
“你看看别人家孩子,你怎么就不会?”
孩子还处于自我认知与探索阶段,如果父母常给孩子贴负面标签,就会固化孩子对自己的认知,形成对孩子的负面暗示。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被认可的深度渴望,大人有,孩子更有。
从普遍意义上来讲,对孩子鼓励的价值远远大于斥责。
鼓励的话会让孩子更有安全感,更能引导孩子正向成长。
不要给孩子负面标签,同时也不要总拿孩子与别的孩子作比较。
3
学会控制情绪
有一条关于沟通的定律,是所有的父母都应该知道并熟练掌握的,就是著名的“55387定律”。
55387,即55%+38%+7%=100%。
55%是沟通中的态度,包括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穿着仪表等;
38%是讲话时的语气、口吻;
7%是说话的内容。
很多父母脾气一上来,眼睛瞪着、声音变大,语气中充满着责备、不耐烦,说不定手指头已经指到孩子的鼻尖或者脑袋瓜上了。
脑补这个形象、态度和语气,93分全丢,孩子怎么会听话。
可是父母自己完全意识不到,还总在纠结于“我说的是对的呀,为什么你不听”!
情绪,无论正向的、负向的,会始终伴随着我们,但是我们需要学习接纳情绪,学习去认识自己情绪深层次的来源。
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
4
引导孩子探索
玩是孩子的天性,而孩子只想玩,不想吃饭,不想学习,不想睡觉,可能是无数个中国家庭父母与孩子斗智斗勇的一场大戏!
孩子在玩中会主动学习知识和规则,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主力和表达力。
作为父母,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才能给孩子的学习带来正向和积极的影响。
要学什么,一定要从孩子嘴里说出来,家长只做筛选、推荐和引导,但学习的决定权必须交给孩子。
我们每个人的思维模式里,都潜藏着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