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耳其故事系列 ××
/ 我有中国胃,逼的只能自己煮/
“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来”,(@围墙,1947)
钱老先生讲这话真道出理。下决心参加土耳其项目时的我就是一心想要冲出去,想要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独立生活一段时间。事情没我想的简单,吃饭这小事情竟然成了问题,短短一周就让我萌生“回城”的想法。当然我得忍住,自己挖的坑哭着也要跳完。
“Life finds a way”(@Jurassic Park,1993)
生物总会找到出路,煮饭嘛!我学就是了。觉得自己中国胃的感受从来没有如此强烈过,后来还发现自己不仅中国胃,还非常广东胃,什么都不及一碗热鸡汤馄饨面来的实际。
于是我起了个大早,顶着寒风,备上零钱,买菜去。
/ 买菜做饭和如意小算盘/
多亏第一天项目姐姐们带着浪了10小时的闲逛,周围超市、理发店、面包店、药店、钟表店……早已印在脑袋里,就是街边的小摊档让人难测,他们只有在下完雨的傍晚才会出摊,而且卖着还蛮贵的柠檬生蚝,仗着我喜欢他们就是可以理直气壮。
我第一天买菜,不敢讲价,跑到街头人最多的那家超市里挑食材,东西看好了再看看价钱,然后换算一下人民币,觉得不超预算了,ok扔进菜篮,付钱的时候亮出二维码才意识到这是个没有微信支付宝的国度,找零钱数了三分钟,让全脸裹在围巾里的自己暴露了外地身份。离开的时候收银姐姐说了一句话:
Welcome to Turkey.
慢慢地我不再纠缠在那个街头,我溜进巷子里的杂货铺,那里的意大利面一斤才5块钱、黄油一块才7块钱,肉类蔬果贵一点大致在9块钱一斤。生活的如意小算盘也就是这个样子开始打起来的。
买菜做饭带着浓烈的生活气息,到现在没事还会下楼到菜市场逛逛帮我妈做做饭。有时刷刷美食纪录片,生活也是一剂不可多得的调味料。
/ 在Host家做中国菜:蛋炒饭、粥/
在大学生家暂住的一周多里天天啃意面,不时蹭一蹭小伙伴们来自俄罗斯的熏肠和米饭、还有乌克兰煎饼,但觉得没什么营养;所以搬家后的日子里,我开始搜罗简易食谱,就算做不好也想吃点好的。
主要是host家的妈妈总是给我做好吃的让我怪不好意思,大姐姐又是中国菜拥趸,于是我就……偷偷地在被窝里看做菜小视频,看了一晚上。第二天,下了班从市区买了菜买了肉和米坐一小时巴士回到家,十分不意外地没有人。嘿嘿!
虽然土耳其跟中国时差不大,像美国小哥哥facetime吵醒爸妈教炒菜是可以,但我比较想自己琢磨。捣腾半天,一锅看起来还算是能吃的粥才出炉,姐姐妹妹们对我这锅碳水化合物兴趣很浓厚,也赞叹不绝;但不得不说这味道还是可以的。
土耳其的家庭正常来说不会屯米,所以就算煮米吃也就买一点,吃不完就扔掉。我不知道Zeynep有“一吃饭就胃痛”的病,那天家里吃剩了点饭,我就随意磕了个鸡蛋搅在锅里,炒了个饭,撒点盐、黑椒,上碟;就是我去拿勺子的间隙,
Zeynep大喊说:
“what is this! It’s so freaking good! I love it.”
我的天,就只是炒了碟蛋炒饭,我成了她家厨神。
“Best rice ever!”
我默默地享受这个头衔,背地里感叹中国菜真厉害。
/ 突然发现自己不知怎么跟妈妈通话/
买菜洗菜炒菜,就这样循环、花费大半辈子的长辈们,常常把吃得健康挂在嘴边,然后我慢慢也懂了:吃,除了是健康的食物,还有健康的日子。
日出而作,日落而享;人一世不就是不断打拼让自己吃得更好嘛。
做饭就能想起我妈,有一天起的奇早,跟我妈微信视频分享我在host家做的菜多么多么的受欢迎……很短的几分钟里发现自己好像不怎么会用中文说话,甚至至今说话的语序还不时混乱,拼命想纠正的脑子就是运作得比嘴巴快。
/ 除夕夜对吃的执着/
我的新年是跟项目里的小伙伴一起过的,静悄悄的,挺不习惯的,毕竟这只是我中国人的事儿。但我还是尽力给自己在脑颅里辞旧迎新。
年三十晚是中国人最讲究吃的时刻,自古到今都是无论再穷,哪家的除夕夜从来都要宰上一只鸡。那个时候的我在利西亚路上的帐篷营地里,同行小伙伴都很饿,背囊内食物耗尽,我提议煮吞拿鱼意大利面,不知道怎么地突然很想对吃讲究一番。
所以四人在微光里捧着四碟意面、四杯伏特加混果汁,暂时解决了温饱问题。
/ 最后的晚餐:椰子鸡汤/
广东人对煲汤的讲究可以说是非常执着了。
那天在BIM(土耳其连锁批发零售超市)闲逛,看到一只鸡才9块钱的时候默默地,把它放进菜篮,管他呢我明天就要回中国了手里的钱不用会贬值的。正巧在路上碰到卖新鲜椰子的摊儿,顺便捎上一个,美滋滋的回家煲汤,椰子鸡汤。
虽然花了很长的时间,撬开椰子的过程也很艰难,但是这锅汤还是最终意外地非常美味。谢谢host一家把我照顾得很好,小女功力尚浅只能奉上鸡汤。
Teşekkür ederim.
©Toma陈倩怡201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