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649239/dd819f71ee8847db.jpg)
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读书使人明智,但是读书到底改变了我们人生中的哪些事?
大多数人会说,通过读书我考上了大学,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除了这种目的性的读书,平时的读书给我们的改变又是什么?
也许我们很难作答。
这就是当今,很多人工作后把书本扔掉的原因——好不容易不用再读书了,工作又这么累,不好好玩玩还读什么书?
并且,读书的好处也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所以,很多人觉得抱着一本书枯燥的读,倒不如去看场电影来的实惠。
01
可是,生活和工作中你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扰,并不是你所学的专业可以解决的。正因此,你的苦恼无法解决,一直困扰着你,甚至让你觉得人生一点都不美好。
为什么我对领导忠心耿耿,而领导却喜欢那个阿谀奉承的小人?
为什么我这么贤惠,婆婆还是不喜欢我?
为什么我处处让着他,他反而变本加厉?
为什么我为她牺牲这么多,也没把她留住?
生活中太多的不解让我们烦恼、迷茫,甚至痛苦自卑。
02
就如我自己,我一向是个听话的“乖乖女”,甚至过早学会了察言观色,父母不高兴了,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父母高兴的时候,我异常兴奋,并且卖力表演,为的是让他们更加高兴,因为我希望持续这样的欢乐。
说到这里,聪明的你也许猜到了什么,是的,我的父母经常吵架——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我在这种环境里,敏感又脆弱,坚韧而懦弱,很矛盾是吧;其实,我一直在心里问自己:“这是真正的我吗?这是我想要的吗?”,我一直在表演,就是为了取悦别人。
工作中,我不敢和上司顶撞,即便他说的没有一点道理。其实,我和那个敢于“顶撞”上司的员工的想法一样,只是我不敢说,我怕我从此不受上司的待见。
长久的工作之后,那个顶撞上司的人反而受到了重用,这让小心翼翼、唯唯诺诺的我倍感失落,还有一种“怀才不遇”的伤感。其实,老板不是喜欢听话的人,他更喜欢能为他解决问题的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8649239/856bfdcbe953ab10.jpg)
03
在生活中,我为自己贴上贤妻良母的标签,处处为身边的人着想。
记得一个笑话说道:
丈夫在妻子生下孩子后,抱怨在家里的排行跌倒了第四!为什么一家三口,他是第四?因为家里还有一条小狗。
其实,像我这样把自己抬到“贤妻良母”层次的女人,在家是没有排名的:孩子第一、老公、双方父母、小狗小猫·····一天天忙碌下来,哪里还有自己?自己的事总是拖在最后做,甚至一些美好的想法早已拖地遥遥无期,一些爱好也被搁置成了尘土。
可是,即便我这样,为什么婆婆还不喜欢我?那个自私而大脾气的弟媳,婆婆反而不敢惹?老公还抱怨我的不好?孩子嫌弃我的管制?
每每这个时候,往事涌上心头,我就想起:打小,无论我有多么听话,爸爸还是不喜欢我,这些,又是为什么?
04
30多年了,通过有书,我听读到武志红大师的《为何越爱越孤独》,我终于明白我生活的烦恼、累和无助。
在“有人欺负你,要不要还击?”中讲到: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对“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小孩”,如果对方像自己“内在的小孩”,我们就会将“内在的小孩”投射到对方身上,而自己以“内在的父母”自居,相反亦然。
这就是最基本的投射规律,由此,就引出了“人善被人欺”的结果。
在书中有一个例子:
美国心理学家弗兰克的继父是个暴力狂。他经常酒后对弗兰克棍棒相加,直到16岁时,继父酒后和妻子吵架,弗兰克愤怒至极,问:“你们到底闹多久?”。
激怒的继父咆哮着掐住了弗兰克的脖子,出于本能,弗兰克使出浑身力气将继父摔倒在地上,倒地的那瞬间,弗兰克看到了继父的眼神,就像一个无助的小男孩。
自此,继父再也没有打过弗兰克,并开始尊重他。原来,继父的父亲也是一个“暴君”,继父小时候经常挨打,却不敢反抗。
继父遇到弗兰克时,将“窝囊的内在小孩”投射到了弗兰克身上,弗兰克表现的越窝囊,他的投射句越彻底。最终,弗兰克的反击,继父就难以再继续投射,而且,弗兰克的反抗也正恰恰实现了继父自己心中的愿望,所以,他开始尊重弗兰克了。
武志红大师还提出:真正的善良是一种有包容力的强大,但,更常见的善良是绵羊一般的软弱和顺从。
通过听这本书,我终于找到了我的“痛苦之源”,至此,我的心里一片明朗。不禁感谢能与有书结识!
![](https://img.haomeiwen.com/i8649239/3678c243a220ab77.jpg)
05
犹如一个长期行走在黑夜里的人,我在有书听书中看到了光明;只有品尝了读书带给自己的巨大改变,你才真正明白“读书使人明智”这句话的含义。
通过听读《为何越爱越孤独》,我明白了,为什么,我那么听话,爸爸还是不喜欢我。
我的爷爷是个说一不二的控制狂,爸爸从小在他面前就唯唯诺诺,所以,爸爸不自觉的将他“内在的懦弱小孩”投射到我的身上,我越是表现的听话,爸爸就越不喜欢我,即便我成绩优异,也得不到他的赞赏。
通过学习,当爸爸又对我大喊大叫时,我生平第一次怼了回去:“为什么就不能好好说?!嗓门大就有理了?我都三十多岁的人了,你能不能尊重我一下?!”爸爸第一次愣住了,他喃喃的不知说什么好,看他手足无措的样子,让我不禁想到了书中的弗兰克的继父。
还有我的婆婆,她小时候,被精神有点毛病的母亲非打即骂,这样,我就成了那个倒霉的投射对象。直到我对她喊出:“你明明自己也被虐待过,为什么还这样对我?就是因为我尊敬你吗?如果你不是我婆婆,我早就骂回去了!”
那次以后,婆婆破天荒的叫我们回家吃饭,并做了一桌子的好菜。面对这桌子好菜,我却难以下咽,心中积了太多的苦楚。
其实,归根到底还是自己的“软弱和顺从”让他人的投射成了理所当然。如今,我慢慢做回自己,家人的关系也正常多了。
如果不是遇到这本《为何越爱越孤独》,如果没有结识有书,我的“痛苦”还是绵绵不断的缠绕我的下半生。
像我这样被“困扰”的女人,即便学着女权的理念做个“大女人”,也心无底气。因为,心结没有打开。
心结没有打开,即便你做了“大女人”依然迷茫,你根本没弄清楚自己是谁?或者,人前人后那个是真实的自己?以及我要活成什么样子?或者说,我要活成的自己的样子,是怎样的?
06
我把我的经历告诉身边的人,并呼吁他们多读书。
放眼身边的人,也无时不刻被生活中的“迷茫”困扰。小学同学小丽,她的妈妈非常保守,从小不喜欢她打扮,到了爱美的年龄,她扎个蝴蝶结,妈妈看也看不下去。如今,小丽不愿回家,因为她一到家,妈妈的第一句话就是:“看你穿的那个个别样!”,难道自己穿的像个老太太,才符合妈妈的标准吗?
面对小丽的苦恼,我为她找原因。原来,妈妈小时候,她的姥姥跟别的男人跑了,姥爷常常憎恨的说:“爱打扮的女人没个好鸟!”,小丽的妈妈一直活在母亲出轨的阴影里。
知道了这个原委,小丽的心里释然了,她说:“我还一直以为我妈重男轻女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8649239/e17533722bfbd2fb.jpg)
07
读书有两种:一种是“实用”读书,为了考学,为了某专业;第二种,是源自内心的读书,为了寻找生活或人生的意义。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不仅仅只限于工作,虽然每个人都需要一份工作,但是,每个人更应该要懂得生活: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所追寻的生活又是什么,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毕竟,生活才是我们一生的土壤。得到这些答案,就需要第二种的读书——为寻找生活或人生意义而读书,或者说为活明白而读书。
读书能让你遇到最好的自己,爱读书,爱生活。
![](https://img.haomeiwen.com/i8649239/196d96a68cb4f12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