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郭亚宁老师:“五脏六腑哪个最重要?”
郭老师是这么回答:“在五脏每个都同等重要,但对于养生,慢性病中,最重要的是脾胃。”
一代宗师黄元御的核心理念也是:脾胃是五脏之母,培植中土,扶阳滋阴。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他是这么形容的,车子要转动,靠的是中间那个轴。而身体元气的转动也有一个轮轴,这个轴就是脾胃。脾主上升,胃管下降,在脾胃的带动下,身体这个元气圈才能正常运转。
五脏的功能是:脾主运化,肝主疏泄,心主神灵,肺主肃杀,肾主收藏。
人的生老病死、一切疾病、一切的生理现象,都跟人的元气运行有关。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它们的关系。
用家来比喻,脾就是一个家庭的收入来源。它负责赚钱给其他四个脏器花。最后有剩余就由肾来收藏保管。
有一句话说得好:要想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要想人干活,就得给人开工资;要想脏器干活,而且要人家干得好,就得供应充足的元气。
如:1,肝主疏泄,疏通和排泄都是由肝管,血管为什么堵塞,就是肝没有及时清理血管造成的,肝为什么不能完成任务,开始一定不是肝的问题,而是身体的元气供应不足的原因。
2,心主神灵,它是保障神志清明;保障睡眠没问题;保障不会得脑萎缩、老年痴呆,帕金森、精神病之类的疾病,但心凭什么能做到这些呢?也要靠元气,元气供应不足,心就不能完成任务,就要生病。
3,肾肺都是这样,为了有了足够的元气,才能使身体不会生病。人的元气,哪里来?就是通过脾胃吸收得来的。
二,脾胃的功能。
1,脾主运化,就是把五谷的精华运化成气血,供给各脏器的需要。
2,脾胃把身体内的毒素,垃圾给运化出去。
一进一出都归脾管。
元气的重要性:气旺则人旺,气衰则人病,有气则人活,气散则人死。
元气从食物中来,五谷之精微。人的脾好消化能力就好,人就越强壮。
如:七八岁至十七八岁的孩子,他们消化能力特别好,他们的食量也很大。有句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
胃好,吃得好,他们排出的便也不臭,因为那些有营养的物质都被身体吸收了。
孩子吸收好,身体就好。说明他的脾胃很强。
而中老年人,有的人因为胃气不好,总不知道饿,食量也逐渐减少。
一对胃气非常重视,不管什么病,只要胃气好,那就不会有生命危险。
一个正常的人,如果三天不吃饭,他的身体也会有事了。
但糖尿病人胃气特别好,总是特别能吃,但他脾气不好,脾气不好,不能把这些营养转化成元气,所以尽管他胃气好,吃的多,但整天仍然没有精神,没有力气,这叫胃强脾弱。
这些人,一到中年就开始发福,就是他脾胃功能变弱的原因,体重增加,体力变差。
脾胃好,身体就好,所以中医提出一个重要理念:固本培元,培育中土。
如何做到健脾开胃呢?郭老师推荐一个三千多年来的老处方:五行健脾散。
原材料是:山药,莲子,茯苓,芡实,薏米。
功效:治疗气血两亏,健脾大便不成形,食欲差,消化不良,身体营养不良。
用法:每天在粥里加一点,或直接泡水吃。
适用人群:所有人。(生病的人,健康的人,老人、孩子、中年都可以吃)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养好脾胃,就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每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