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初春的阳光暖洋洋的,尽管有风,也是春天的风,卷起尘土,却也带来了19度的“高温”。
晴暖的天气,加上龙抬头的日子,满街的理发店都是人满为患。长了一个月的头发,终于等来了“出头之日”,特别是男孩子,在这一天等上几个小时也要理发的。除了“正月里理发,死舅舅”的传说,还有“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取一个好兆头。
说实话,对于正月不让理发的传说,我原来是不信的,可怎么也拗不过母亲。我想,天下的母亲都一样,也包括不让孩子在正月里理发这个事情吧!
我上网查了一下,这个传说的来历,据说是清朝之后,要求人们剃发蓄辫,为了表达对前朝的思念,即思念旧君,相约正月里不理发。为了掩人耳目,后来讹传为“死舅”,最终在民间流传至今。
出了正月,最近的日子,就是二月二,又有龙抬头的美好寓意,所以人们都选择在这一天理发,认为能够迎来一年的鸿运当头。特别是男孩子,更是选择在这一天“剃龙头”,清清爽爽开始迎接一个新的春天。
同时,在这一天,也是阳气升发,万物萌动的日子,明天就是惊蛰,百虫苏醒,大地回春。龙抬头也有巨龙镇压百虫之意,同时表达了民间百姓祈祷祛病消灾、纳祥转运的美好愿望。
儿子属龙,春节前,是我带着他去理发的,只想着过年后能留长一点,不再剪土不拉叽的小平头。谁知,理发师给留的太长了,回家就挨了媳妇儿一通批,说什么正月里不能理发,留这么长,过年会长成什么样子。我只能偷笑了。
今天早上,我特意在他刚剪过不久的头上,用剪刀剪了一小绺头发,权作剃了龙头了。
这样做一是不想去理发店凑那个热闹,二来前段时间,媳妇儿刚带着儿子去剪过头发了。媳妇儿带着去的,自然就没问题了,就当是“思舅舅”吧!中国的汉字文化,一直以来都是很强大的,总是能够自圆其说。
如今,时代发展已经丢失和湮没了不少的传统民俗。二月二,龙抬头,大人小孩“剃龙头”的传统能够传承下来,也是一个好事情。看着装潢气派,窗明几净的理发店,人头攒动、生意兴隆。不禁感慨祖国的发展真是“一日千里”。昔日走街串巷的“一头热的剃头挑子”恐怕在老集老会上也很难看到了。妇女们坐在当街,互相剪头发的情景,也只有在村里才能遇到一二。
说起“剃头挑子”,我还真想多写两句,好让后来人有个知晓。
把男人理发称作剃头,是从清朝开始的。在梳辫子的年代,剃头匠们的“店”,一种是在城镇某处固定地点——如街道的交叉路口头旁、向阳背风的城墙根儿等处搭个布棚子或棚子。另一种最为常见的是剃头挑子,把全部的剃头用具都挑在扁担的两头,走街串巷,上门服务。
剃头挑子上的东西,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剃头梳辫的工具,即剃刀、梳子,篦子。二是辅助用具,如水盆、烧水的火罐,供顾客坐的凳子及围在他们身上的手巾和布单、收拾碎头发的笸箩等等。还有一件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即由一钳形钢片和铁棍组成的“唤头”,剃头匠通过鸣“唤头”发出的“当啷——”声来招揽生意,而不是像一些买卖那样靠用嘴吆喝。
所谓“剃头的挑子一头热”,是因为当时剃头的挑子用扁担挑着。一头是红漆长方凳,是凉的一头。凳腿间夹置三个抽屉:最上一个是放钱的,钱是从凳面上开的小长方孔里塞进去的,第二、三个抽屉分别放置围布、刀、剪之类工具。另一头是个长圆笼,里面放一小火炉,是热的一头。
后来,这句俗语也用来比喻一件事情,只有一方愿意,一厢情愿,另一方不同意。
二月二,龙抬头。春伊始,一切待从头。让我们为国、为民、为自己,卸下过往烦恼,许下美好心愿,期待好运能够持续一整年。
网友评论